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重点试验.DOC

2015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重点试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重点试验.DOC

关于召开“2015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的通知 (第一轮) 青藏高原气象学是我国在国际大气科学界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研究领域,受高原大地形及东部陡峭地形影响,四川省及周边地区暴雨、洪涝和干旱等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频发,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为了交流研究新成果,争鸣学术新思想,商讨合作新机遇,加强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推动高原气象研究和西南区域气象业务的发展。为了面向山地气象灾害领域科技前沿,推进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科技发展,更好地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切实做好有效防御气象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中国气象学会高原气象学委员会、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四川省气象学会高原气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将联合举办“2015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 此次学术交流会初步定于2015年10月中下旬在西藏拉萨召开。现将本次会议的报名、组织及征文工作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术交流内容 高原山地天气、气候研究与预报预测技术 高原山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与应用 数值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与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大气探测信息综合应用 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关键技术与观测资料分析应用 2014年夏季青藏高原东侧暴雨天气灾害成因与预测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的观测试验与监测预警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的异常机理与物理成因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的前兆信号与预测技术 其它科研业务技术和方法 二、会议将邀请相关部门的专家做学术报告,热忱欢迎从事气象科研和业务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会务组将酌情收取会议注册费,会议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由于西藏属高原地区,请参会人员考虑身体状况。 三、请准备参加本次年会的科研、业务人员,将论文详细摘要(电子版,格式要求见附件1)和报名表(附件2)通过E-mail或NOTES办公网传送至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年会报告制作为PPT文件,特邀报告每人25分钟,答疑5分钟。会议交流报告每人10分钟,答疑3分钟。 四、请准备参会者务必在2015年8月31日前返回参会报名表和论文摘要,会务组将组织专家讨论决定论文录用与否。会议日程与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 王 鸽,电话:028 萍,电话:028 多,电话:0891-6322873(西藏) 传 真:028(成都)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20号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邮政编码610072) Notes: 学术秘书办/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CMA Email: wg800110@ 附件1:会议论文详细摘要要求 附件2:会议个人报名表 中国气象学会高原气象学委员会 二○一五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1: 会议论文详细摘要要求 2015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将编印详细论文摘要论文集。请报名参会人员按照本通知的各项规定撰文和投稿。摘要格式要求如下: 1. 论文摘要每篇字数限为1000-1500字(请作者严格遵守),只需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勿附任何图、表,并请用计算机排印。 2. 文章题目请用4号黑体字,居中排;题目下为作者姓名,用小4号楷体字居中排;姓名下为作者单位,用5号宋体字居中排。 3. 正文前用5号宋体字列出4个关键词,左起前空2格。 4. 正文编排用5号宋体字(作者投稿时字体可稍大)。文章可分段落,但一律不用各级标题。 6. 之后可附8条以内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小5号黑体居中;文献书写格式与论文全文相一致。 7. 作者简介附在参考文献下方。“作者简介”四字用小5号黑体字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简介内容。作者简介50字以内,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专业领域、地址、邮编、电话、传真,E-mail。 8. 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符号书写。面积单位请勿用“亩”表示,而要换算为公顷,用hm2表示。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9. 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 10.摘要格式 如下(请按此格式填写):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论文题目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作者1,作者2 (1.工作单位,城市,邮编,e-mail 地址;2.工作单位,城市,邮编) 摘 要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