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罗马暖期中期海温变化.PDF
第 33 卷 第 3 期 热 带 地 理 Vol.33 ,No.3
2013 年 5 月 TROPICAL GEOGRAPHY May. ,2013
黄博津, 余克服, 张会领,等.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罗马暖期中期海温变化[J].热带地理,2013 ,33 (3 ):237-241.
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西沙海域
罗马暖期中期海温变化
黄博津, 余克服, 张会领, 施 祺, 陈天然, 陶士臣, 严宏强, 刘国辉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301 )
摘 要:珊瑚生长率是记录海水表层温度 (SST )的一个重要代用指标。本文以南海中北部西沙永兴岛罗马暖期期
间发育的 3 个澄黄滨珊瑚 (Porites lutea )为材料 ,测量它们的骨骼生长率 ,并利用珊瑚骨骼生长率与 SST 的关系
式定量重建海温年际变化序列 。结果显示 :3 个滨珊瑚 (生长于 120-59 BC、46 BC-14 AD 和 30 BC-28 AD 期间 )
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 0.88 cm/a (变化于 0.53~1.24 cm/a 之间 )、0.90 cm/a (变化于 0.58~1.53 cm/a 之间 )和 1.12 cm/a
(变化于 0.71~1.46 cm/a 之间 )。据此重建同时段年平均 SST ,相应结果分别为 26.7 ℃、26.8 ℃和 27.3℃。2 kaBP 前
后 (120-59 BC ,46 BC-28 AD )西沙海域平均 SST 为 26.9 ±0.4 ℃,低于现代 (1981-2010 AD )约 0.7 ℃。
关键词 :珊瑚生长率 ;SST ;罗马暖期 ;西沙海域
中图分类号:P7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21 (2013 )03-0237-05
[7]
近 2 ka 的气候变化存在 3 个高温时段 ,罗马暖期 珊瑚生长存在 “寒处较短 ,而在暖处较长”的特征 ;
(300 BC-300 AD )、中世纪暖期 (900-1400 AD )和现 聂宝符等的研究进一步建立了西沙群岛永兴岛澄
[1]
代暖期 (1920s- ) 。罗马暖期指的是罗马帝国从建 黄滨珊瑚 (Porites lutea )的生长率与海温的定量关
立到灭亡的一段相对温暖时期,对应中国的东汉和西 系 ,指出珊瑚生长率可用来定量重建年分辨率的
汉 ,在我国被称为两汉暖期 (210 BC-180 AD )。大部 SST 变化[8] ,并重建了西沙海域近 220 a[9]和近 500 a
分陆地代用指标的研究认为,罗马暖期的温度与现代 的 SST 变化序列① 。本文通过测量永兴岛发育于罗
温度相当[2] 。但也有不同观点 ,如青藏高原古里雅冰 马暖期的滨珊瑚生长率 ,利用已建立的珊瑚生长率
1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