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即设备上任一点上的电压电流都是一致的什么是波过程⑴集中参数.PPT
高电压技术 第四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入射波必须是沿一条分布参数线路传输过来 节点A之后的任何一条线路末端反射波未达到A之前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分析结论 当t=0时 当t=∞时 结论: 串联电感只能改变波形,不能降低幅值; 串联电感有可能会使Z1线路上的电压受到 的过电压 电压: 电流: 相当于Z2= ∞,末端开路 串联电感作用消失 等值电路 Z1 Z2 A C 示意图 Z1 A Z2 C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⑵ 波旁过电感 回路方程 求解 书126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折射波陡度 无限直角波旁过C后,波形变化,变成指数波 当t=0时,出现最大陡度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分析结论 当t=0时 当t=∞时 结论: 并联电容只能改变波形,不能降低幅值; 并联电容有可能会使Z1线路上的电流变为 电压: 电流: 相当于Z2=0,末端短路 并联电容作用消失 第二节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⑶ 波穿过电感和旁过电容效应的总结 行波穿过电感或旁过电容时,波前均被拉平,波前陡度减小,L或C越大,陡度越小。 在无限长直角波的情况下,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对电压的最终稳态值都没有影响。 从折射波的角度来看,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的作用是一样的,但从反射波的角度来看二者的作用相反。 串联电感:使第一条线路电压加倍、电流为零 并联电容:使第一条线路电流加倍、电压为零 从过电压角度,采用并联电容更为有利 返回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基本观点 前述的折、反射定律都适用; 使用的是叠加定理; 利用网格法分析多次折、反射波过程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的计算 运用网格法 已知两条波阻抗各为Z1和Z2的长线上之间结一段长度为l0、波阻抗为Z0的短线,现有一幅值为U0的无限长直角波沿Z1线向A、B点传播 求B点的稳态电压。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求出各节点折、反射系数 波从Z1入射到A点上的折射系数α1 波从Z0入射到B点上的折射系数α2 波从Z0入射到A点上的反射系数β1 波从Z0入射到B点上的反射系数β2 波从Z1入射到A点上的反射系数β3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波多次折、反射的过程(令波在Z0上传播时间为 )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波多次折、反射中,不同时间B点的电压 当t→∞时,则n→∞ (β1β2)n →0 (-1≤β ≤1) 则B点稳态电压为: 注意: 表示波从线路1直接传入线路2时的电压折射系数,这意味着进入线路2的电压最终幅值只由Z1和Z2来决定,而与中间线段的存在与否无关。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B点的稳态电压 n次折、反射后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中间段Z0对B点电压波形的影响 当Z0<Z1且Z0<Z2 (两条架空线之间插接一段电缆) β1>0,β2>0→ β1 β2 >0 表明各次折射波都是正的,总的电压uB 逐次叠加而增大,即Z0的存在降低了uB电压的上升速度。 UB U0 A B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当Z0>Z1且Z0>Z2 (两条电缆之间插接一段架空线) β1<0,β2<0→ β1 β2 >0 表明总的电压uB 还是逐次叠加而增大,即Z0的存在降低了uB电压的上升速度。 UB U0 A B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当 Z1 <Z0 <Z2 β1 <0,β2>0→ β1 β2 <0。表明总的电压uB将是振荡上升的 α>1 。表明B点稳态电压UB >U0 UB U0 A B 第三节 行波的多次折、反射 当 Z2 <Z0 <Z1 β1 >0,β2<0→ β1 β2 <0。表明总的电压uB将是振荡上升的 α<1 。表明B点稳态电压UB <U0 UB U0 A B 返回 第四节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思路 利用静电场点电荷系统 将每条导线都看成一个点电荷,引入波速v,各导线中的波具有同一传播速度v(等于光速),导线中的电流可由单位长度上的电荷q的运动求得 将静电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用用于平行多导线系统来分析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每根导线都处于沿某根或若干根导线传播的行波所建立起来的电磁场中,因而都会感应出一定的电位。可以根据每根导线的对地电压来求出任意两根导线的电压差。 第四节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平行多导线系统的电压方程 导线上电压波与电流波的的关系 各导线对地电压(麦克斯韦方程组) 导线自电位系数 导线互电位系数 n根平行导线系统及其镜象 1 2 k n hk rk dkn 第四节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各导线的自波阻抗互波阻抗 将上式等号右侧各项均乘以v/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劳工安全卫生管理乙级技术士技能第48次检定术科测试试题参考.DOC
- 制程统计Cpk.PDF
- 势能拉格朗日函数-济南大学物理学院.PPT
- 勘察纲要93-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系统.DOC
- 勘探开发项目表.DOC
- 勘查地球化学考试A卷答案名词对解释与异同比较30分任选6个.PDF
- 包括绪言.PPT
- 化学3一普通化学普通化学1478熵情1637燃点1546溶剂1591助.DOC
- 化学不再是纯试验科学.PPT
- 化学与生命健康.PPT
- TCDLY 001—2022 乡村民宿星级划分与评价(征求意见稿).pdf
- T_GXDSL 000—2025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机与机器人跨领域协 同作业交互标准.pdf
- T_JSREA 18—2024 光伏电站关键设备质量检查规程.pdf
- T_CHEAA 0027-2023《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pdf
- T_GXDSL 000—2025 低空经济产业链数据共享与协同标准.pdf
- T_GXDSL 000—2025 计算中心数据隐私保护与安全管理体系标 准.pdf
- T_JSREA 30—2023 分体空调系统可调节负荷监控与接口规范.pdf
- T_CESA《多模态模拟诊疗行为感知系统参考架构》编制说明.pdf
- T_CESA《机械硬盘回收再利用第1部分:数据清除技术要求》编制说明.pdf
- T-CHEAA 0011.10—2024《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 第10部分:电压力锅》.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