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复杂条件下炭质片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信息平台.PDF

复杂条件下炭质片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信息平台.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杂条件下炭质片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信息平台.PDF

第四届科技大会科技成果汇编 复杂条件下炭质片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 ● 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1.成果档案 (1 )成果名称:复杂条件下炭质片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 (2 )依托项目: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宴家隧道、关垭子隧道 (3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4 )主要研究人员:全民、王兴彬、董永、徐贵平等 (5 )组织鉴定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6 )鉴定时间:2015.07.04 (7 )鉴定证书号:鉴字[2015]第61 号 (8 )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9 )获奖情况:无 2.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性能指标 该项目依托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宴家隧道、关垭子隧道施工开展的科研项目。 针对炭质片岩这一特殊地质对隧道造成大变形控制技术难题,依托工程实例,系统深入地研 究了炭质片岩软岩隧道岩石力学特性、地下水对岩石力学特性影响、隧道施工工法及其适用性、 施工时空效应、围岩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成功控制了隧道大变形,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研究解决 技术难题的思路。 所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如下: - 289 - 中铁隧道集团 (1 )炭质片岩软岩类隧道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通过对岩样进行力学特性测试,获得其 力学参数指标。①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差异较大,综合考虑岩石试件的结构特征,提出抗压强度 选用测试值的均值,泊松比根据岩石试件的结构特征和参照相关资料确定。根据岩石直剪强度试 验结果,考虑岩石结构差异,抗剪强度取峰值抗剪强度的80%。根据岩石三轴压缩试验结果,综 合考虑确定内聚力在0.05 ~0.07MPa ,内摩擦角在13 ~15°之间取值。②根据取样处的区域地应 力特性和试验结果,确定最大主应力在4.52 ~5.29MPa ,最小主应力在3.08 ~4.15MPa 之间取 值。③综合考虑岩石结构差异和破坏形态,确定岩石长期抗压强度为8.04MPa。 (2 )地下水对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检测和和矿物成分分析,围岩含绢 云母较多,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绿泥石及石英 ,结构比较松散 ,具有较弱的膨胀性和较强的 崩解性。通过对天然和饱水状态下岩石力学指标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得到了地下水对软岩强度的 影响规律,即:围岩饱水状态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天然状态有所降低,降低值分别为34%、 39% ,而峰值抗剪强度较天然状态有所提高,内聚力、内摩擦角较天然状态分别提高19%、8%。 (3 )炭质片岩隧道大变形影响因素研究。通过研究围岩的成分、力学性能指标和地应力环 境测试,分析得出了隧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围岩的可塑性、崩解性、流变性、易扰动性等力 学特性,以及隧道所处的极高地应力环境对围岩和支护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所致。 (4 )炭质片岩软岩类隧道变形控制工法适用性研究。通过对常用的8 种工法进行模拟计算 和现场试验,提出了炭质片岩隧道合理的施工工法——三台阶法、CRD 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分析 研究开挖过程中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理,得出了开挖步序中的围岩荷载释放系数 ,制定 并实施了大变形控制方案和措施 ,尤其是隧道位移释放系数大于25%的开挖分部是施工控制重点; - 290 - 第四届科技大会科技成果汇编 (5 )炭质片岩软岩类隧道施工时空效应分析。宴家隧道围岩大变形是软岩塑性流动和膨胀 变形综合作用的结果。初期施工产生的应力重分布超过围岩强度而使其发生塑性流动,造成塑性 变形,而后随时间增加膨胀压力逐渐增加,膨胀变形影响开始起作用。双侧壁导坑法实测拱顶沉 降和水平位移均能收敛,持续时间长。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受到的开挖扰动次数较 多,其应力调整过程非常复杂,但由于每个洞室的支护均是及时封闭的并且两侧导坑封闭后其支 护刚度较大,故而较CRD 法更为安全稳定。 (6 )炭质片岩软岩类隧道围岩变形控制工艺。研究了碳质片岩隧道CRD 法施工工艺,提出 了水平方向分两部、上下分三层的开挖方法,形成了控制围岩变形的施工步距和支护措施。结合 依托工程,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