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阳风指的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DOC
你 看 過 ”修女也瘋狂” 嗎 ?
那 你 是 否 曾 聽 過~ ~ ~ ~ ~ ~ ~
讓我們一起接開太陽的面紗……………….
太陽風指的是從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向空間持續拋射出來的物質粒子流。 很早以前,人們看到彗星的尾巴老是背著太陽,猜想這大概是從太陽“吹”出來的某種物質造成的。1958年,透過人造衛星上的粒子探測器,探測到了太陽上有微粒流發出。美國科學家帕克給它取名為“太陽風”。這種微粒流是從日冕的冕洞中噴射出來的。 太陽風有兩種。一種持續不斷地輻射出來,速度較小,在飛到地球附近時,平均速度約為每秒45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較少,每立方釐米含質子數為1~10個。這種太陽風稱為“持續太陽風”或被科學家們稱作“寧靜太陽風”。另一種是在太陽活動時輻射出來,速度比較大。在飛到地球附近時,速度可達每秒1000~200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較多。每立方釐米含質子數為幾十個。這种太陽風稱為“擾動太陽風”,高速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很大,當它抵達地球時,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與強烈的極光,同時也發生電離層騷擾。 太陽風的主要成分是氫粒子(質子和電子)和氦粒子(氦原子核與電子),其中質子約佔91%,氦核約佔8%。此外還含有微量的電離氧、鐵等元素。太陽風密度處於隨時變化之中。
據太空科學家的描述,這種震波夾帶著巨量的輻射,足以摧毀散布在環繞地球運行軌道上的各型通訊衛星,並可破壞地球地面上高壓電力網線(尤其是高緯度的發電與輸送電系統),以及其他高科技電子裝置。這種震波導源於太陽表面向外高速且巨量噴出的「閃焰」(solar flare),這些巨量超高溫度熱氣團的能量釋放現象,稱之為「太陽風暴」(burst),它們是巨量帶電離子以數百萬公里的超高時速,背向太陽方向奔竄遠離,形成的「磁爆」現象。由於太陽風暴的震波往往影響範圍極廣,而且足以波及行星外圍的太空磁層環境,使行星南北高緯度地區的極光活動活躍起來。大型的太陽風暴曾經造成地面上大停電、太空衛星被摧毀、全球通訊受到干擾甚至中輟,影響人類生活甚鉅。
太陽風平均每十一年一個周期,當太陽風碰撞離地面二百哩高的氧分子時,便會產生紅色的極光;不過,最常看到的北極光其實是黃綠色,這是因為太陽風碰撞離地僅有四十哩的氧分子所產生的。
研究指出,火星與金星因為沒有強大的磁場,因此星球上的大氣層就被強烈的太陽風給「吹走」了,科學家指出,地球上的強烈磁場讓太陽風偏移,保護了地球的海洋和大氣層。事實上,儘管有磁場的保護,地球還是籠罩在太陽風的威脅下。
科學家指出,含有高能量粒子的太陽風,其實就是強力的電磁波,它會造成各種電氣設備的故障,例如讓電氣設備上的晶片燒毀,或者產生錯誤訊號,影響機器的正常運作;科學家舉例說,例如閃電便是一種高能量的電磁波,當閃電發生時,會產生破壞力極強的「瞬間脈衝」,干擾地面上的電氣設備,這也是為何每當有劇烈閃電產生時,總會引發短暫的停電,而汽車防盜器也會鳴叫不已。
既然太陽風會破壞電氣設備,那環繞在地球外圍的人造衛星,將首當其衝,尤其是民生用途最廣的通信衛星將遭受嚴重的太陽風威脅,所幸目前尚無任何災情傳出。科學家說,面對強力太陽風的干擾時,部分通訊可能得關機,等到「風頭」過去了,再重開機,否則造價不菲的衛星可能因而報銷。
太陽風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呢?根據 NASA 的資料,大量的太陽風襲向地球大氣層,所產生的能量等於兩億千瓦的電力。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ational ScienceFoundation) 的國家太陽觀察站 (NationalSolarObservatory) 的研究發現,極光可能發生在距離地表一千多公里上方;從太空上看,北極光便像一個光環,套在地球兩極附近,相當美麗。
早在1852年,瑞士的天文學家沃爾夫就開始留意蘇黎世城氣候變化與太陽黑子的關係。他的分析結論是:當太陽黑子多時,氣候往往乾燥。到了19世紀末,不少科學家都發現:氣壓、氣溫、雨量、氣旋和風暴,都和太陽活動11年週期有著明顯相關。
多年來,世界各國的大量研究,支撐出以下觀點:太陽作為地球能量的供給者,它的變化也影響著地球的各種變化。在太陽的種種變化當中,黑子的11年週期變化影響力最大。因而,地震、洪水、乾旱、大風、甚至生物病蟲害當然也包括人類的疾病,也存在著11年左右的週期性變化,並且與黑子的峰值與谷值保持著某種關係。
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張先恭和徐瑞珍,曾對歷史上受旱縣數與太陽活動的週期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中國大陸受旱縣數變化有著明顯的22年週期(太陽活動雙倍數)。而全球性流感也呈現出同樣的情形:從1700年到1979年的280年間,12次流感大流行中,有11次發生在太陽活動峰年附近。
2000年正是太陽活動的峰值年。同以往太陽活動峰年的表現一樣:今年一開春就出現了氣溫偏高,天氣乾燥的異常現象。三月份後,一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十二章 人为灾难的医学救援.pptx
- 030904《项目实施进度里程碑确认单》.xlsx VIP
- 治疗篇第六章骨伤科四肢病证推拿讲解.ppt
- 2025年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件Unit 3《Keep Fit》(Section A 1a-1d).pptx VIP
- 福特嘉年华说明书.pdf
-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员及使用人员岗位职责.pptx VIP
- 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题(a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