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青海能源发展集团.DOC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青海能源发展集团.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青海能源发展集团

极软煤岩层锚网索刚拱棚耦合支护加固技术 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技术背景 在国内外采矿工程领域中,极软岩层巷道支护技术是难题之一。随着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地质环境更加复杂,越发复杂的地应力导致矿井灾害和重大恶性事故增多、矿井生产成本急剧增加。因此,对深部开采过程中的支护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深部与浅部的明显区别在于深部巷道的特殊环境,即深部巷道的高地应力和巷道围岩条件恶化。由于高水平应力极软岩环境,使得深部岩体的基本行为、组织结构特征均发生变化,也是导致极软岩巷道发生事故根本原因所在。特别是在高水平应力极软岩巷道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巷道围岩变形将会非常剧烈,最终将导致巷道失稳破坏;破坏后的极软岩巷道围岩将更加破碎,裂隙更加发育。因此,极软岩巷道掘进与支护也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对高水平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破坏机制与支护技术进行研究,对我国矿井巷道安全支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然而,对于极软岩层巷道围岩工程控制效果如何,不但取决于支护形式的选择,而且受到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地质条件等所制约。集团公司以鱼卡公司2750东大巷为工程背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实验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巷道的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高阻让压、大刚度、高强度”耦合支护可以有效的控制极软岩巷道围岩的强烈变形,并实地进行工业性试验,解决了极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 二、 极软岩层巷道支护技术现状与难题 1.我国软岩巷道支护情况研究现状 我国软岩巷道支护系统研究工作始于1985年,在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经验,在锚喷支护技术方面取得逐步发展。归结为如下几方面的理论。 (1)岩性转化理论是陈宗基院士于6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同样矿物成分、同样结构形态,在不同矿井环境条件下,会产生不同应变应力,可以形成不同的本构关系。 (2)锚喷-弧板支护理论认为对软岩巷道围岩总是强调卸压是不行的,卸压到一定的程度,要坚决顶住。锚喷代表“柔”,弧板(钢筋混凝土)代表“刚”。 (3)松动圈理论指出:在非常坚硬围岩的裸体巷道,围岩松动圈都接近于0,此时巷道的弹塑性变形虽然存在,但不需要支护。但对于极软岩层巷道,所以说松动圈越大,收敛变形越大,支护难度越大。 (4)主次承载区支护理论认为:巷道开挖后,在围岩中形成拉、压区域,压缩域在围岩深部,体现了围岩的自撑能力,是维护巷道稳定的主承载区。 (5)应力控制理论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变部分巷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并改善围岩内的应力及能量分布,人为降低支撑压力区的承载能力,使支撑压力向围岩深部转移。 (6)“转化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为核心的一种新的软岩巷道支护理论。包含了从软岩的定义、软岩的基本属性、软岩的连续性概化,到软岩变形力学机制的确定、软岩支护载荷的确定和软岩非线性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等。 2.极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 在极软岩支护方面尽管已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但从理论研究和支护技术方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实测地应力问题。大量的实测结果表明,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岩体初始应力场都是很不均匀的。不仅如此,由于应力测定实际是由应变或位移测定值是通过线弹性理论计算出来的,但是线弹性假设用到岩体中过于简单,并且,围岩应力及支护载荷之间关系的确定问题也没有解决。 (2)支护对策。高水平应力极软岩巷道与一般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不同(常规分析为顶压大居多,高水平应力软岩巷道为水平压力大),应采取适应于高水平应力极软岩的支护对策。 (3)对高水平应力极软岩巷道(围岩既具有一般软岩的力学特性,同时节理裂隙极为发育)的研究不够深入,其支护问题还远未解决。 三、极软岩层巷道支护原理研究 1.锚网索耦合支护理论 锚网索耦合支护就是针对软岩巷道围岩由于塑性大变形而产生的变形不协调部位,通过锚网—围岩以及锚索-关键部位支护的耦合而使其变形协调,实现支护一体化、荷载均匀化,从而实现巷道稳定。 松动圈支护理论认为:在现有的支护条件下,试图采用支护手段阻止围岩的松动破坏是不可能的;支护的作用是限制围岩松动圈形成过程造成碎胀的有害变形。 2.锚杆与围岩的作用机理 在不同的阶段,锚杆与岩体相互作用机理有所不同。在早期阶段,由于巷道顶板破坏范围较小,此时锚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顶板下部岩体的错动和离层失稳的发生;在中期阶段,岩层产生了一定的变形,由于岩石的流变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岩层强度不断降低,当锚杆深入稳定岩层时,其悬吊起主要地位,同时由于锚杆的径向和切向约束,阻止破坏区岩层扩容、离层及错位;在后期阶段,围岩变形加大,锚杆受力增大,设计合理情况下,只要锚杆不产生破坏,围岩的稳定层仍在锚杆的控制范围内,仍可起悬吊作用。若岩层上移,使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