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协调.docx

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协调.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协调

关于城镇化的内涵,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观各学科对城镇化的不同理解,陈春等人将城镇化的内涵概括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①人口城镇化。这是城镇化的核心,其实质应是人口经济活动的转移过程; ②经济城镇化。这是城镇化的动力,主要指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非农化,其中工业化是直接推动因素,而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兴旺则是城镇化程度的表现; ③土地城镇化。这是城镇化的载体,主要表现为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 ④社会城镇化。伴随着经济、人口、土地的城镇化进程,人们的生产方式、行为习惯、社会组织关系乃至精神与价值观念都会发生转变,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基于这四个内涵,不同的学科对城镇化有诸多讨论,其中,又以人口城镇和土地城镇化为甚,前者是城镇化的核心,后者是城镇化的载体,任何关于城镇化的讨论,都绕不开土地和人口。而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始终难以协调此二者。所以我们主要针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开展讨论,分析其在我国未能协调发展的原因,由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此造成的影响,并给出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1.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评判体系来源: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_陈凤桂赋予上述指标不同的权重,代入公式可计算人口城镇化指数f(x)和土地城镇化指数g(x)再根据下述公式,即可计算协调发展水平。式中:D 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C 为协调度;T 为发展度;α 和 β 是待定权数,k≥2。f(x)为人口城镇化函数,g(y)为土地城镇化函数。ai、bj为权重。2.我国的评价结果我国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结果数据来源: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_陈凤桂从上表可以看出,到2002 年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达到 0.62,进入初级协调发展阶段;2004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至 0.76,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2005 年进一步上升至良好协调发展水平阶段,达到 0.84;直到 2006 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超过 0.9,步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从发展和协调两个维度看,依旧是发展度T 低于协调度 C。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两个维度看,2002—2006 年,土地城镇化指数低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因此属于土地城镇化滞后型;2007 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达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 0.92,出现土地城镇化超前现象。3.关于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解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但对人口城镇化所发挥的“吸纳效应”则相对有限,人口城镇化因而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虽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形成对土地和劳动要素的大量需求,但两种要素由农村向城镇转化的过程和结果却存在差异: 一方面,工业化进程直接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从而促进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工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只是使大部分人群进入城市后从事“候鸟”式的迁移,而并没有带来城镇人口的大规模增长。由于能从土地的低价征收和高价转让中获取巨额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水平的提高会进一步激励其推进土地城镇化,而对人口城镇化的推进则由于其带来公共支出的增加而相对缓慢,这一行为加剧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失衡。自 1994 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承担更多事权的同时,却仅有较少的税权,其财政收入来源相对有限,因此,这一“窘境”迫使地方政府不可能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由于地方政府形成了对土地财政收入的长期依赖,因此财政收支水平的提高将进一步“激励” 地方政府加快土地城镇化的建设,以缓解事权与税权不对等的失衡局面,其结果便是: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水平的提高将加重人口城镇化滞后的程度。户籍管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人口城镇化之所以发展相对滞后,不是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缺少自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主观意识和行为,而是因为客观上地方政府“不愿意”发给流动人口城镇户籍。其原因可能在于: 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户籍管理将增加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主要包括社保支出、教育投入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经费支出,这将使其事权与税权不对等的局面进一步失衡,“政治锦标赛”中的地方政府难以“有所作为”从而“脱颖而出”; 相反,一种户籍管制的政策则能在不增加大量公共支出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从而为地方的产业发展提供低成本的劳动要素。4.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的国情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城镇化问题上也如是,因此,除了讨论全国平均的水平之外,还要关注各地区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图片来源: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_陈凤桂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主要表现为:①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偏低。 31个省级行政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