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左建良1.DOC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左建良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左建良1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性能影响研究( 左建良1,2,黄志威1,2,崔芳1 ,陈静1,*, 夏春谷1 (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 要:在沉淀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中采用浸渍法添加La助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a含量的Cu-La2O3/SiO2 催化剂,利用BET、XRD、TPR、XPS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在高压反应釜中对其进行了甘油制备12-丙二醇活性评价,研究了La含量对催化剂高温热稳定性及甘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La的引入能明显抑制催化剂的高温烧结,维持催化剂的大比表面及活性组分的高分散,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铜镧之间存在着作用,经高温焙烧后得到加强,对Cu/SiO2催化剂的甘油氢活性有作用。 关 键 词:La助剂Cu/SiO2,甘油 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排放物(NOx,COx,SOx等)对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效应,发展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如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以部分替代石油,是当今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1]。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主要由植物油脂通过酯交换加工而成。在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中,甘油作为副产物大量生成。发展以甘油为原料的高附加值化学品,既可降低生物柴油成本,又可解决生物柴油生产中副产的甘油过剩问题。1, 2-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不饱和聚酯、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的生产原料,现有生产方法普遍采用环氧丙烷水合法的石化路线,存在着环境污染和成本偏高的问题。由生物甘油催化氢解制备1,2-丙二醇提供了一条清洁、经济和可持续的生产路线,在近几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2-3]。目前文献报导采用的催化剂主要为Pt[4-6] 、Ru[7-9]、Rh[10]等贵金属催化剂以及Cu[11-14]、Ni[15]、Co[16]等非贵金属催化剂。铜基催化剂由于其高的C-O键加氢活性及低的C-C键裂解活性[17-18]对甘油选择性氢制备1, 2-丙二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因而备受关注。在我们之前的报道[19-20]中,我们发现采用沉淀-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对甘油氢解制1, 2-丙二醇有着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然而,我们后期的研究发现单一组分的Cu催化剂稳定性不够理想,易于烧结团聚而失活。稀土La常作为助剂加入到催化剂中对催化剂的结构,活性起到一定的稳定与加强作用。郭锡坤等[21]的研究表明将La加入到Cu/Al2O3-CeO2催化剂中,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活性组分Cu还原能力增强。林明桂等[22]发现在合成甲醇Cu/ZrO2催化剂中加入La后,可以加强Cu-Zr界面相互作用,稳定活性中心,促进铜锆间吸附物种的溢流。本文的主要工作是添加La助剂对Cu/SiO2催化剂进行改性,采用BET,XRD,TEM,TPR,XPS等手段研究不同La含量对Cu/SiO2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催化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的制备 按照文献[19]采用沉淀-凝胶法制备Cu/SiO2催化剂。于1L三颈瓶中配制0.5 mol的Cu(NO3)3溶液,搅拌,缓慢滴加4 mol/L NaOH溶液至pH约为12。然后滴加硅溶胶(40%,广州市人民化工厂),在110 ℃油浴中老化4 h,抽滤用水洗以除去钠离子。随后,在烘箱中120 ℃干燥10 h,再在马沸炉中450 ℃下焙烧3 h。将所制得的Cu/SiO2筛分为40~60目,备用。铜硅原子比经AAS测定为1: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上述制备的Cu/SiO2催化剂上负载La镧铜原子比为0,0.03,0.06,0.09,0.12,0.15(用La/Cu表示,下同)配制浓度的La(NO3)3溶液,浸渍Cu/SiO2催化剂2 h后,先在红外灯下干燥,然后转至烘箱中120 ℃干燥10 h,按不同的焙烧温度(450 ℃,750 ℃)在马沸炉中焙烧3 h。标记为Cu-Lax-y,x表示镧铜原子比y表示焙烧温度。La2O3/SiO2空白对比样采用同样浸渍方法制得,SiO2载体由硅溶胶烘干,450 ℃焙烧后筛分为40~60目制得。 1.2 催化剂的表征 催化剂比表面积由美国Micromeritics Tristar Ⅱ 3020测定,氮气为吸附质,液氮温度(-196 ℃)下吸附。 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在荷兰PHLIPS公司Xtpert X型衍射仪上进行,Cu靶Kα射线,管电压40 kV,电流40 mA,扫描范围为15~80°,步长0.02。CuO晶粒尺寸计算采用谢乐公式。 H2-TPR在国产催化剂表征系统上进行。在U型石英管中装入0.02 g催化剂,升温至200 ℃并恒温0.5 h进行He吹扫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