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横向比较汇
二. 不同炮制品的功效
麻黄 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
柴胡 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
石膏 生用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 收敛生肌
知母 清热泻火宜生用 滋阴降火宜盐炙
栀子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 炒黑入血分而止血 姜汁炒又除烦止渴
黄芩 生用泻火,炒用安胎,清上焦热酒炒,止血炒炭
黄柏 清热燥湿解毒生用,清相火退虚热盐水炒,止血炒炭
大黄 清热泻下解毒生用,活血化瘀酒制,止血炒炭
木香 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以止泻
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
蒲黄: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则生用
槐花:止血宜炒炭用,泻火则生用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酒制,其余生用
紫苑、款冬花: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炙
枇芭叶:止咳宜蜜炙,止呕宜生用
磁石:潜阳安神宜生用,聪耳明目、纳气定喘宜醋淬后用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宜生用,收敛固涩、收湿敛疮宜煅用
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宜生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宜煅用
代赭石:平肝、降逆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珍珠母:收湿敛疮宜煅用,其余生用
黄芪: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余生用
白术: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
山药:健脾止泻宜炒用,补阴宜生用
白扁豆:健脾化湿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何首乌:补益精血宜制用,解毒、截疟、通便宜生用
白芍:养血调经多炒用,平肝敛阴多生用
阿胶:止血蒲黄炒,润肺蛤粉炒
乌梅:止泻止血宜炒用,生津安蛔宜生用
诃子:敛肺清火开音宜生用,涩肠止泻宜煨用
三. 不同入药部位的功效
麻黄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麻黄根:止汗
紫苏 苏叶:发表散寒 苏梗: 理气宽中,安胎
瓜蒌 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肺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均具。
当归 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和血
四.不同品种的功效
菊花 黄菊花: 疏散风热 白菊花: 平肝明目
防己 汉防己:利水消肿 木防己和广防己:祛风止痛
木通 关木通:清心泻火 川木通:利尿通淋
五. 特殊入药部位
辛夷、芫花、丁香:花蕾
苍耳子、牛蒡子、蔓荆子、栀子、鸦胆子、川楝子、益智仁、覆盆子: 果实
青黛:色素
牛黄:胆结石
芦荟:叶汁浓缩的干燥物
丝瓜络:果实中的维管束
茯苓、猪苓、雷丸: 菌核
海金沙:成熟孢子
灯心草、通草:茎髓
沉香:含有黑色树脂的木材
鸡内金:砂囊内壁
蒲黄:花粉
乳香、没药、血竭、苏合香、安息香:树脂
西红花:花柱头
五灵脂:粪便
旋复花:头状花序
竹茹:茎的中间层
竹沥:竹杆火烤后的汁液
天竺黄:杆内分泌物的干燥物
龙骨:骨骼化石
琥珀:树脂样化石
麝香:雄体香囊分泌物
冰片:龙脑冰片(结晶)艾片(升华物)机制冰片(合成品)
蟾酥: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
鹿茸:雄鹿未骨化的幼角
肉苁蓉、锁阳:肉质茎
紫河车:胎盘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阿胶:驴皮胶
百合:肉质磷叶
桑椹:果穗
五倍子:虫瘿
桑螵蛸:卵鞘
乌贼骨:内贝壳
六. 特殊服用法
1.不入煎剂:青黛、芦荟、甘遂、巴豆、千金子、鹤草芽、雷丸、朱砂 琥珀、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 蟾酥、鹿茸、海马、蛤蚧、紫河车、雄黄、硫黄、轻粉、明矾、铅丹、斑蝥、马钱子、升药、砒石。
2.先煎:川乌、附子(30-60)、石斛。
3.打碎先煎:石膏、水牛角、自然铜 海蛤壳 海浮石、磁石、龙骨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 代赭石、龟甲、鳖甲。
4.后下:薄荷、大黄、番泻叶(开水泡服)、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肉桂、沉香。
5.包煎: 辛夷、车前子、滑石、海金沙、蒲黄、五灵脂、旋覆花、蛤粉、礞石、葶苈子。
6.不宜久煎:紫苏、荆芥、薄荷、鱼腥草、徐长卿 钩藤。
7.烊化: 芒硝、饴糖、阿胶。
8.单煎: 羚羊角、人参、西洋参。
9.冲服:牛黄、羚羊角、琥珀 竹沥
10.煎汤代水:灶心土
八. 特殊剂量
细辛:1--3 g
青黛:入丸散1.5--3 g
熊胆: 入丸散1—2.5 g
鸦胆子:每次10—15粒(治疟疾) 10--30粒(治痢疾)
芦荟: 1--2 g 入丸散
番泻叶: 缓下 1.5--3 g 攻下 5--9 g 泡服或后下
牛黄:入丸散 每次 0.2—0.5g
甘遂: 入丸散 每次 0.5—1g (有效成分不容于水)
巴豆: 入丸散 每次 0.1—0.3g
大戟: 1.5--3 g 入散每次1 g
芫花: 1.5--3 g 入散每次0.6 g
川乌: 1--3 g
金钱草:30--60g
竹沥: 30--60g 冲服
灯心草: 1--3 g
使君子:小儿每岁每天1-1.5粒,每日总量不超过20粒
槟榔: 驱绦虫60—120g
血竭: 入丸散 每次1—1.5g
干漆: 入丸散 每次0.06—0.1g
朱砂: 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