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探究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字,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 微生物的定义   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种类 原核: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真菌 、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 1.提出问题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有哪些实际的例子? 落叶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这究竟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呢? 2.作出假设 假设落叶分解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或者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物理化学因素 微生物 首先,要确定实验变量是什么?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变量?等。 3.设计实验方案 其次,要确定探究的地点或场所:在野外?还是在实验室中? 可以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列表整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 案例1 1.提出问题 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吗? 2.作出假设 落叶分解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作用结果。 3.设计实验方案 灭菌 处于自然状态下 带有落叶的土壤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4.结果分析 得出结果落叶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 新课导入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是否能从地球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质呢? 氧 碳 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物质是否会耗尽? 氮 我们是否感觉到这些物质的减少呢? 磷 硫 水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碳 循 环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2.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理解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力目标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以及对自己所持有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初步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一、碳循环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C、H、O、P、S等 反复循环 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7%,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 碳的作用: 碳循环模式图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 泥炭 煤 石油 厂房、汽车等 大气中的CO2库 动物 摄食 碳循环特点: (1)碳循环的形式: CO2,具有全球性 与社会的联系 温室效应 地球表面温度是由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或直接辐射)和从地表向大气发出的长波辐射能(散射辐射)所决定的。 海平面上升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的现象。 全球地表气温的最新分析表明,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6 ℃。CO2和甲烷等微量气体成分在大气中增多,逸散的能量就减少,地球就变得越暖和。因此这些气体又称为温室气体。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O2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也可以从大气环流模型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因此可以认为,现代的气候变化,尤其使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的。 对于这样一个结论,有些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引起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很重要,很难分清何者为主 。 强调自然因素的依据在于以下几点。 ①从太阳活动来看,近百年来反映太阳活动水平的11年周期的太阳黑子活动也呈现一个增强趋势,与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吻合,说明太阳活动的重要性。 ②从行星地心会聚的力矩效应看,九大行星地心会聚的力矩效应可使地球的公转半径和公转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对千年和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③从长期气候变化趋势来看,较长时间尺度对较短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往往具有控制作用。 17世纪的小冰期盛期 2020年前后,北半球气候可能进入相对冷期 22世纪初可能迅速增温 22世纪中期又可能迅速降温 科学家们的想法: 1.“碳沉降”效应长期遏制全球变暖。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