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自序(明)李梦阳.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集自序.(明)李梦阳      李子曰[1]:“曹县盖有王叔武云[2],其言曰:‘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咢 而巷讴[3],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孔子曰:“礼失而求之 野 [4] 。”今真诗乃在民间。而文人学子,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夫孟子谓《诗》亡 然后《春秋》作者[5],雅也。而风者亦遂弃而不采[6],不列之乐官。悲夫!’”李子 曰:“嗟!异哉!有是乎?予尝耹民间音矣,其曲胡,其思淫,其声哀,其调靡靡,是 金、元之乐也,奚其真?”王子曰:“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古者国异风[7],即其 俗成声。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辨 也。且子之耹之也,亦其谱,而声音也,不有卒然而谣,勃然而讹者乎!莫之所从来,而 长短疾徐无弗谐焉,斯谁使之也?”李子闻之,矍然而兴曰[8]:“大哉!汉以来不复闻 此矣!”   王子曰:“诗有六义[9],比兴要焉。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 寡而工于词多也。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也,咢也,呻也,吟也,行呫而坐 歌[10],食咄而寤嗟[11],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故曰: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李子曰:“虽然,子之论者,风耳。夫雅、颂不出文人 学子手乎?”王子曰:“是音也,不见于世久矣,虽有作者,微矣!”   李子于是怃然失[12],已洒然醒也[13]。于是废唐近体诸篇[14],而为李、杜歌行 [15]。王子曰:“斯驰骋之技也。”李子于是为六朝诗。王子曰:“斯绮丽之余也。”于 是诗为晋、魏。曰:“比辞而属义,斯谓有意。”于是为赋、骚。曰:“异其意而袭其 言,斯谓有蹊。”于是为琴操、古诗歌[16]。曰:“似矣,然糟粕也。”于是为四言,入 风出雅。曰:“近之矣,然无所用之矣,子其休矣。”李子闻之,闇然无以难也。自录其 诗,藏箧笥中[17],今二十年矣,乃有刻而布者。李子闻之惧且惭。曰:予以诗,非真 也。王子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然又弘治、正德间诗耳[18], 故自题曰《弘德集》。每自欲改之以求其真,然今老矣!曾子曰:“时有所弗及”,学之 谓哉。   是集也,凡三十三卷:赋三卷,三十五篇;四五言古体一十二卷,四百七十篇;七言 歌行五卷,二百一十篇;五言律五卷,四百六十二篇;七言律四卷,二百八十三篇;七言 绝句二卷,二百三十七篇;五言绝句并六言杂言一卷,一百二十篇,凡一千八百七篇。         注释:   [1]李子:作者自称。[2]曹县:今属山东省。王叔武:生平未详。云:语助词,无 义。[3]咢(è):没有伴奏的歌吟称咢。[4]礼失而求之野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颜师古注:“言都邑失礼,则于外野求之,亦将 有获。”[5]《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离娄下》:“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 《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6]弃而不采:据《汉书.艺文志》说:“古有 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时谓诗亡,就不再采风了。[7]异 国风:指《诗经》有十五国风。[8]矍(jué)然:惊惶的样子。[9]六义:见《诗.大序 》说,指风、赋、比、兴、雅、颂。风是指各国的民歌;雅是指周王朝王都的歌;颂是庙 堂祭祀的乐章,这是诗歌的三种体制。赋是铺叙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这 是诗歌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10]呫(chè):低声小语。[11]咄(duō):呵。[12]怃 (wǔ)然:茫然自失。[13]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14]近体:相对于古体诗而言,指律 诗和绝句。[15]李、杜:指李白和杜甫。歌行:旧体诗的一种体裁。歌为总名,铺张本事 而歌称行,通称歌行。[16]琴操:琴曲名。[17]箧笥:竹箱之类。[18]弘治:明孝宗年号 (1488—1505)。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徙居 河南扶沟。弘治七年(1494)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以榷税触怒势要,被捕下狱。 获释后,又于十八年(1505)上书陈述得失,指斥外戚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又被 捕入狱,寻宥出。后又代尚书韩文草疏弹劾权阉刘瑾,被勒令致仕。瑾伏诛,起为江西提 学副使,为权贵所恶,辞归。   李梦阳工诗文,负才名,欲改变台阁体的虚浮文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 主张。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被称为“前七子”。其古文多碑 铭、记序、志传之作。著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本文选自《空同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