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式家具设计及明末士人文化心理嬗变
明式家具设计及明末士人文化心理嬗变《长物志》(图1)、《闲情偶寄》(图2)分别是明清之际两位名士文震亨、李渔所著的两部生活百科札记,它们的成书时间前后相隔五十年,在明清文人记述审美情趣的著作中有着相当的代表性。本文试图以《长物志》、《闲情偶寄》中涉及家具设计的文献为中心,通过文本分析、对比这两位晚明家具设计思想阐发者的观念差异,一定程度上阐释出明清之交经济、文化、思想等社会深层因素在器用制造层面的影响。
一、复古求雅与灵便求新
作为明代苏州世家子弟,文氏家族奕代诗书,文徵明、文彭等名士声震海内,文震亨有着与普通市民截然不同的审美眼光与收藏、鉴古经验。凭借这贵族式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他有能力将资源、财力,通过设计转化成境界追求和精神享受。
通读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不难发现,“古”是《长物志》的审美中心,是文氏评价艺术境界的标尺。中国文人在艺术创作中历来重视“古意”,如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倡“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这种思想也渗透在文人的工艺美术设计中,《长物志》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理解家具设计尚古思潮的文本依据。文震亨尚“古”的家具设计思想,具体说来即”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这体现在家具设计的用材、形制的方方面面。
例如关于榻的设计,在选材方面,文氏首推涂漆髹饰,有古断纹和有元螺钿的年代久远的作品,认为其效果古雅、天然。此外,选用紫檀、乌木、花梨(案:明时花梨即今黄花梨)等具有高雅色泽和纹理的木材,并依照旧式新作成的榻,在他看来也可以接受。
在榻的形制上,文震亨对尺寸和样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从传世绘画来看,唐宋以前的榻多为箱式榻,榻面下承以板而不露四足,有靠背者皆高于底坐并三面齐平(图3),这是文氏提出榻“忌有四足”、“后背与两傍等”的依据。此外,对当时榻的种种尺寸长大的、有四足的新形制,文震亨皆认为流于俗套。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他家具设计思想的具体叙述,则显然与文震亨大异其趣。作为一位文化领域的多面手,李渔通过戏曲创作、小说评点等活动,为市民生活提供精神养分。因此,他的审美,更多的围绕着日常生活展开,他所关注的中心,在于新鲜的创制、灵活多用的趣味。
首先,李渔对创制新的家具品类兴趣颇浓,在《闲情偶寄》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已出于家居生活需要,为求兼顾经济、实用而创制的新家具“暖椅”(图4)。暖椅如同一个小型的暖炕,据他自述,制成后,在三九严寒的时节,每天只需在椅内灰屉中燃埋四枚小炭,即可供他整日读书著作之用,此外它还能发挥使砚水不凝、薰香等附加功用。
其二,除追求功能形制创新外,李渔还在家具的装饰功能上倾注热情,例如对于眠床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大型家具,由于经济原因,他虽欲创新制但一时无实力营造,于是转而在装饰上下工夫,试图使“床令生花”、“帐使有骨”、“帐宜加锁”、“床要着裙”。
其三,对家具在不同的使用需求下的灵便性设置,李渔也有着别出心裁的创造。比如对于橱柜类家具的设计,从橱柜所容纳物品的大小差异不同出发,他提出,除常设的固定式搁板之外,应在橱柜的内壁加钉细木条,以便随需要而加设活动搁板。而像抽屉这种放置小件物品的部件,不但必不可少、应该多设,而且最好分成几格,以便收纳物品时分门别类。
二、晚明消费社会与明式家具设计
对于家具的工艺水平的品评,李渔认为:“以时论之,今不如古,以地论之,北不如南。维扬之木器,姑苏之竹器,可谓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矣。”明代扬州木器制作行业的成就,已为今人的研究成果所证实,然而在他所处的时代,新形制的家具制作在以文震亨为代表的社会上层文人士大夫中的被认可程度,远没有今天我们所想当然以为的那么高。而李渔作为市民文化的代表人物,却对新制家具加以接受称赞,并且乐于尝试创制新的家具样式。这种有趣的差别,与社会层面的差异十分相关,明清之际的社会变异及随之而来的士人身份、观念的嬗变,当是这种差异的真正缘由。
在经过一二百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明代的商品经济首先在东南之地兴旺起来,社会财富有了大量的积累,城市化催生了晚明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据《云间据目抄》云:“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尤可怪者,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装铺,庭蓄盆鱼杂卉,内则细桌拂尘,号称书房,竟不知皂快所读何书。”新的家具制式在这一时期由于消费的需求而层出不穷,并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新的财富人群中迅速风靡。
面对社会中下阶层的奢侈风气以及仕途艰难的境况,传统士大夫面临严重的身份归依的危机。并且,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传统士大夫读书经国的责任意识,也使他们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早的感受到了盛世消费社会下所隐藏的价值体系的混乱和盛衰转换的忧思。危机感带来的焦虑,以及匡正时弊的事功意识,一定程度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