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桩-网复合地基中土拱效应研究
桩-网复合地基中土拱效应研究摘要:以我国某沿海铁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桩-网复合地基的桩土相互作用规律。通过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随荷载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土拱效应的存在及其随荷载的变化规律,为软土地基中桩网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桩-网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桩土荷载分担比 土拱效应
Study of soil arching effect of geogrid-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WANG LONG1,LONG Xiu-jun2
( 1.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Group Co.,Ltd., Jinan 250022, China2.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Ltd., Wuhan 43006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a coastal railway,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ile and soil on geogrid-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the change law of pile-soil stress ratio and and pile-soil load share,soil arching effect and its change law with the load above were verified, which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optimiz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on soft soil foundation.
Key words: geogrid-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pile-soil stress ratio; pile-soil load share; soil arch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软土分布范围广大,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软土大面积发育。为了保证上部构筑物的稳定性,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近年来,桩-网复合地基正在成为软土地区建筑工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对这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的作用机理及效果,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6],但是对桩网复合地基中的桩土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基于我国沿海地区某软土地基上的新建铁路地基处理工程,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桩-网复合地基中的土拱效应。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地表水网稻田发育。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相、海陆交互相成因淤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砂,厚度约为10~32m,其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的粉质黏土、粉土、中细砂、粗砂、细圆砾土,总厚度30~60m。软土层主要为淤泥、淤泥质黏土、淤泥质砂层。
本模型试验原型地层分布特征如图1所示。可见,该断面软土地层主要为淤泥和黏土,层厚分别约为15m、10m,埋深5~30m,属于深厚层软土。现场采用PHC管桩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管桩埋深约25m,桩间距2.5m;桩顶设置正方形桩帽;其上设置0.6m厚碎石垫层夹两层双向土工格栅。
图1现场地层分布特征
2 试验概况
模型中,采用聚丙烯PP-R冷水管(以下简称PP-R管)模拟管桩;选用普通杉木作为桩帽材料;选用聚乙烯四宗单层网来模拟土工格栅,采用常见的细角砾石来作为褥垫层材料;采用普通中砂来模拟路堤填料。模型中所用的地基土取自现场,为扰动样,物理力学性质与原型土层存在一定差异,模型试验中通过加水、搅拌、压实等操作保证了重度、含水量与原型相同。
本模型试验相似比为20,利用模型的对称性,在模型左右两边设置了不同桩间距进行对比试验。 本次模型试验选取了对应于现场的2.5m桩间距和比较用的3m桩间距,对应于模型中的桩间距为2.5/20=0.125m及3/20=0.15m。
3 数据分析
两种桩间距下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图3所示;两种桩间距下桩土荷载分担比随荷载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4、图5所示。
图2 小桩间距下桩土应力比变化曲线
图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8: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3学习任务考核方案.docx VIP
- 石方破碎开挖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TCCPA-陆上风力发电机组钢混塔架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 2025年浙江省江山市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新】.docx VIP
- 支持性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析.pdf VIP
- Goodrive300-01A系列空压机专用变频器说明书.pdf
- 跨境电商平台创业计划书.docx VIP
- 智能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 课件 第1章 智能制造技术的产生及发展.pptx
- 2025年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pdf VIP
- 砂浆及砌块原始记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