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注重文体特色提高阅读效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重文体特色提高阅读效率

注重文体特色提高阅读效率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且体裁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小学生学习。各种体裁在形象塑造、结构安排以及语言运用中,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具有体裁教学意识,根据文本特点,确定其教育价值,通过“补白”等方法,来促进学生体味感情、品味语言,提高阅读效率。 一、恰当“补白”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一定的空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尽管课文体裁不一样,但大都有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关注课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补白”(即“补上空白”),让学生的感悟更具体、形象,更有深度。 不同体裁的课文留白的方式不尽相同,补白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古诗的语言精警、跳跃、含蓄,作者往往会在或感情、或形象、或哲理方面留下一些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补白”走进意境。如盛新凤老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抓住诗中“满园春色”一词,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绝句》《咏柳》《春晓》《草》及《春》等诗进行了补白,把教学引向深处: 师:同学们,满园春色诗人叶绍翁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的想象和描绘却填补了这个空白,是什么唤起了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生:红杏。 生:红杏出墙来,说明园子里的树木花草已非常茂盛了。 师:噢,这枝出墙红杏让我们产生了联想,一个“出”字,让人感受到了春天那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盛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发挥想象,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空白填补起来,展示意境,表达情致,使学生产生了共鸣。 儿童诗的语言浅显易懂,但跳跃性强,也留有许多空白,需要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去“补白”。例如教学《水乡歌》可指导学生想象:水乡还有什么多?让学生试着写一段。这样的补白,既能训练思维、积累语言,也便于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体验亲近大自然的快乐。 小说体裁的课文也不乏留白之处。读者要真正走近人物,还必须在文字的“最少最恰当”处驻足品读。比如《爱之链》第6自然段,“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个留白,可以这样进行“补白”:启发学生想象,乔依得到了什么帮助,以至体会“爱之链”的主题。课文第7~8自然段之间也有“留白”——乔依和老妇人的告别,可以组织学生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话?乔依和老妇人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他们之间又会有些什么友好的动作?这样,人物形象就更丰满,学生也会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课文的最后写女店主的丈夫睡着了,她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对于这个留白,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女店主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也可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以升华“爱”的主题。 剧本类课文的留白经常可见。像《负荆请罪》中,廉颇被蔺相如扶起后说了两段话,课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都做了留白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补白”:根据剧本的对话,想象当时的情境。学生在读了这两段话后,有的说“廉颇双手抱拳,低下头”;有的说“廉颇抬起头,真诚地看着蔺相如”;还有的说“廉颇发自内心地说”。教师点拨:“因为大家把剧本读懂了,所加的这些内容很不错,不管加什么,都必须与人物语言相吻合,必须有助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彰显人物的个性品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演一演。 二、感受人物 绝大多数课文都有人物描写。不同体裁的课文,感受人物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小说类课文的人物品味,需带领学生通过精读,赏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入情境。如《三顾茅庐》第3自然段中,作者对人物的动作刻画得很细致。可采用精读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加深体会,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快步走进”,体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和虔诚。一般小说类课文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作者在描写主要人物的同时,常通过其他人物烘托。比如《三打白骨精》一课,在表现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等性格的时候,也花大量笔墨描写了白骨精。教学时,可抓住白骨精的“变”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说说白骨精为什么要“变”?给人什么印象?白骨精的“三变”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最终丧命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说明了什么?这种对比、反衬的手法,更体现出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高强本领。此外,小说的情节也与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揭示关系密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味人物不同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比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可引导学生讨论: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计策都很绝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通过多方面地比较,来探究当时在场各个人的心理,以及杰奎琳成功的奥秘,让学生与人物零距离。 散文类的课文对人物多做写意式的描绘,偏重表现人物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教师可注意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