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中药汤剂正确煎煮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中药汤剂正确煎煮方法

浅议中药汤剂正确煎煮方法【摘要】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治疗中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患者自行制备。由于大部分患者缺乏中药知识,在煎煮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了药材浪费,影响了临床疗效,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从煎器的选择、药材的加工、煎药的用水量、浸泡时间 、煎煮火候、煎煮次数、 特殊处理方法几方面全面加以了解,才能够掌握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从而提高中药汤剂的质量,以此保证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药汤剂;煎煮方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43-01 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它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优点,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中药汤剂的煎煮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历代医家都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明朝药学家李时珍就曾说过“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现就中药汤剂煎煮的正确方法浅析如下。 1 煎器的选择 在选择煎煮器具时应以不与药物中所含各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煎出药液质量好、器具传热均匀、缓和为宜。一般以陶器、砂锅最佳,玻璃、搪瓷器皿亦可。忌用铁、铜、铝器具,以免中药中所含的复杂成功与金属起反应而改变药性,降低药物疗效。 2 药材的加工 一般制备汤剂的中药材大多加工为饮片,也有患者要求将药材加工成粗颗粒后再煎煮,认为颗粒较之饮片更易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煎出。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药材切制成饮片的过程中所破坏的药材组织细胞比粉碎成颗粒所破坏的药材组织细胞少,这样可使煎煮时浸出的杂质少,从而保证煎出的药液质量好。因此煎煮汤剂时,药材应加工成适中大小和薄厚的饮片为宜。 3 煎药的用水量 用多少水应根据药材的用量、性质、吸水量、煎煮时间、 蒸发量及病人所需量而定。一般头煎加水至高出药物表面3~5 cm为宜,二煎加水至超过药渣表面1~2 cm为宜。加水量太多会影响药物的浓度且不宜服用,反之会限制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浸出。 4 浸泡时间 饮片在煎煮前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这样有利于有效 成分的溶出。浸泡时间依药材性质而定。 4.1 花、叶、茎类药材,如金银花、大青叶、桑寄生,一般浸泡20~30 min。 4.2根、根茎、种子、果实类药材,如知母、黄连、决明子、连翘,可浸泡60 min。 5 煎煮时须注意的问题 5.1 煎煮火候一般在未沸之前用武火,沸腾后改用文火,且保持微沸状态。通常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宜武火急煎;厚味滋补药宜文火久煎;毒性药宜慢火久煎[1]。如在煎煮过程中出现药物焦糊,应弃之不用,重取药材煎之。 5.2煎煮次数汤剂煎煮以多次煎比一次长时间煎煮效果佳。一般煎煮两次能使药物中80%的有效成分溶出,因此汤剂一般以煎煮两次为宜,滋补药可煎3次。注意服用时要将分次煎的药汁混合后再分次服用[2]。 5.3煎煮时间 具体煎者时间为一般药物头煎20~30 min,二煎15~20 min;解表药头煎10~15 min,二煎10 min;滋补药头煎30~40 min,二煎25~30 min。 5.4特殊处理方法: 5.4.1先煎矿石类、贝壳类、龟甲类药物应先煎,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有毒药物应先煎可达到减毒、去毒的目的。部分植物药只有先煎才有效,如石斛先煎久煎得到的水解产物才起作用。 5.4.2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应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min入煎;不易久煎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一般在煎好之前10-15min入煎。 5.4.3包煎花粉类药物因质轻浮于水面不能于水充分接触,须包煎;含淀粉、粘液质多的药物为防止粘锅糊化,故包煎;附绒毛的药物,为避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而刺激咽喉,引起咳嗽,需包煎。 5.4.4烊化对一些胶类、糖类药物,应烊化服用以避免浪费。 5.4.5 另煎兑入对人参等贵重药材可另煎,并将其汁液兑入已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5.4.6生汁兑入一些入药的新鲜汁液,如生藕汁、鲜竹沥等可不入煎而直接兑入已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5.4.7冲服难溶于水的贵重药材,如三七、麝香等应研粉与药液同服。 5.4.8煎汤代水[3]:对于质地泡松、用量较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灶心土。 总之,中药师只有从上述几方面给予患者具体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汤剂煎煮的正确方法,才能保证药效及临床疗效。从而使中医中药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