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

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培养摘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积极情感的推动下形成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昂的学习情绪,坚定的学习信念。 关键词:积极情感 教师素质 师生关系 实验探究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是对事物、事件、人际各种活动的探索研讨而反映出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对知识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以学习为享受。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一、提高自身修养,培养积极情感 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艺术对学生化学情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用渊博的知识和自身魅力去感染学生。在课前精心备课,包括钻研教材和大纲、习题中的问题和阅读材料等,同时尽可能多的预见课堂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要灵活、恰当地处理在课下没有预见到的问题。授课的语言生动、简捷、准确,板书流畅、美观,教态优雅、大方,表情从容、自信,教学方法灵活、实用。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潜移默化感染着学生,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感情。 二、融洽师生关系,培养积极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学科,首先要让他喜欢你这位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情感越融洽,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越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一句机智的妙语胜过严厉的呵斥,一句关心的语言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学生忘擦黑板了,我会说:“该我值日了吗?以后可得事先通知我。”值日生低下了头,为自己的失职难过。学生忘带作业了,我会不经意地问一声:“早饭吃了吗?”学生一愣,继而会心一笑,他明白了作业是不应该忘记的。讲台上,我讲兴正浓,讲台下,一学生睡意正酣,我摸摸他的头:“不舒服吗?”他摇摇头。“那是老师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他羞红了脸,睁大了眼,挺直了腰。不经意间,师生关系融洽了,学习氛围浓郁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了。 三、注重实验探究,培养积极情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实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观察、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多年来,我始终将化学实验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积极的学科情感。 例如:我在上绪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总是先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吹气生火”“空瓶生烟”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瞪大疑惑的眼睛,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在化学王国里都可以找到答案,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还经常对课本实验加以创新,力求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现象明显。对于重要的知识,虽然教材中未安排实验,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设实验是必要的。例如:NaOH和CO2能否发生反应,教材中是直接给出结论的,这很难使学生信服。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增设了“塑料瓶变形”的实验:取两个一模一样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分别倒入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盖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严重变形,并发出“吱吱”的响声,而倒入水的塑料瓶只轻微变扁。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学生经分析后会立即得出:这是由于CO2与NaOH反应的缘故,作对比是为了排除水的干扰。然后我用注射器吸取适量稀盐酸,注入严重变形的塑料瓶中,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塑料瓶恢复原状。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我们设计实验证明NaOH和CO2能否发生反应有两条途径,可以设计对比实验或者验证其生成物。在我的带动下,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增强,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实验能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学好化学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因此,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导之以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的重难点;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学科能力;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情感,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这是我们每一位化学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主编.新理念化学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徐胜三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