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班主任工作会上交流的话题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全校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稿 坪山新区坪山中学 张福杰 2014年4月9日 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 有人这样形容说:美国的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是心理顾问 。 美国总统也拥有自己的心理顾问。1972年,联邦政府批准设立“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作为白宫办事机构专门为总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 近十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 导致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早恋网恋、自我封闭等等,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现在的教育往往注重于应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人格素养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深圳市在新学期至今已经发生了多起校园安全事故,包括连续发生的四起学生跳楼事件,映射出当前部分学生无力承受生活的挫折,无法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缺乏尊重他人生命,珍爱自己生命的意识,特别是缺少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经验。 从发生事故的几所学校来看,虽然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补救和干预措施,但无法抹除师生及家长留下的心理阴影,直到今天,不少师生仍然无法走出事件所带来的痛与悲。 我校的几个心理个案: 案例一:初三女学生卢某某,户籍学生,自我封闭和心理抑郁。 案例二:初二女学生郑某某,非户籍学生,早恋叛逆、撒谎自私、有自杀倾向。 案例三:初二男生钟某某,厌学逃学,曾扬言要跳楼自杀。 已经颁布的文件 1、1993年2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1994年8月31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3、1999年6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1999年8月13日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5、2002年8月 1日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一、 心理健康的有关概念 1、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所以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维护、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积极治疗异常心理,改变适应不良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标在于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困惑,使工作更有成效,生活更有幸福感。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适中,稳定乐观 3.意志品质健全 4、行为协调适度 5.人格统一,完整独立 6.人际关系和谐 7.与社会协调一致 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有关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学生发展的第一公敌。 1995年,捷克国际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心理健康与教学工作同样不可或缺的推动现代学校这部车子前进的两个轮子。 教育部对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23%的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碍。以此推算,我国约学生中有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就高达三四千万。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全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2961名大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发现占总数16.7%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初中生为13.67%,高中生为18.7%,而大学生高达25.39%。 三、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当前中学生的烦恼相对集中如下几方面: (一)学习困难 (二)人际关系障碍 (三)自我意识偏颇 (四)行为障碍 (五)青春期教育问题 (六) 挫折适应问题 问题学生的具体表现: 沉迷网络、厌学逃学、叛逆顽劣、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