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运动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丁丙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辅修心理学
孩子成长 所必需的储备 ——学生运动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丁丙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辅修心理学、经济管理专业。现任高技区教育科副科长;威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团成员;威海市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 个体辅导方面:1997年以来,用点对点心灵交流、事例引导的教育方式,先后指导过在班级35名以后的高中生87名,其中74人在1年半内脱胎换骨,成功实现人生转变,考入大学;2004年以来,指导初中生94人,全部考入重点高中。 团体辅导方面:2004年以来,先后为威海二中、高区一中、威海九中、环翠国际中学、经区皇冠小学、高区一小等30多所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做家教讲座130多场次,累计培训人数超过3万人。 理论方面:宏观层面,讲述三个游戏,建构四个支撑,安装两个发动机,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微观层面,精研网瘾的成因和转移,早恋的形成和引导,青春期前期家教要点,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记忆周期研究等课题均从实践出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孩子的成长是阶段性的,为了最后的腾飞,有时在初级阶段就要付出很多艰辛,这些艰辛在很多年以后才见到成效。无知的家长往往拔苗助长,热衷于各种“速效”的培训班,不能从长远着想为孩子的成长储备能量。很多孩子少时出众,大了 就泯如常人,而有的孩子,少年时并不出众,甚至是丑小鸭,但是成年后却一鸣惊人。 这两种情况的差别,就如同火箭和二驴踢脚的区别。火箭有完整的多级助推系统支撑,一级启动,分离,二级启动,分离。。。每一个运行的步骤都有足够的能源,保证庞大的躯体到达指定的目标;而二踢脚只有1级助推,他飞跃的高度不过十几米。从制作上看,制作火箭需要大量的精确的计算,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二踢脚制作相对简单,纸筒,火药……从可见成效上看,火箭需历经岁月,二驴踢脚见效迅速……选择速生速灭的昙花一现还是厚积薄发后的一鸣惊人?把孩子培养成火箭还是二踢脚?是这个泡沫飞扬的浮躁世界里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应该深思的话题。 运动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必要: 运动,体能的储备,决定飞多远 阅读,知识的储备,决定飞多高 运动的益处 1、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锻炼时,机体各部的协调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体格锻炼的同时,神经系统本身也经受锻炼和提高。 2、能预防疾病。在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断受到锻炼,增强了其耐受力,大脑皮层也对冷和热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适度的让阳光照射皮肤可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 3、促进智力发育。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能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促进脑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智力发展很有益处。 4、有利于心理健康。适时、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发泄和释放情绪,排解郁闷和怨气,及时平复心情,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健康的人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的困难和问题。——丁丙 运动的重要性和时间安排 生物钟的锻造 意志力的培养 少年时期阅读的重要性 网络、电视等获取信息与阅读的差别 阅读习惯的养成 网瘾 人最难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利用欲望才能成功。人在物质世界中生活,其发动机是欲望;人在精神世界中生活,其发动机是幻想。 ——丁丙 一、明确阅读目的 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明确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 二、精选读物 阅读研究专家波瓦尔宁在其《应当怎样读书》中特别制定了一个选书守则,适合孩子的有以下几种: 1.可以读得少些,但要好些。 2.读能够找到的最好的最适合的书。 3.按照一定的阅读计划读.??这样读书,就不会因胡乱泛览而浪费精力,也不会因为读了不必读的书而耗费时间,更不会读那些坏书而使身心受损。 三、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是古今中外许多学有成就者的共同经验。读前,笔和笔记本与读物同时到位;读时,笔与阅读同行,该画的画,该抄的抄,该记的记;读后,要检查写笔记的情况,未写的要补上。久而久之,读写结合的习惯便自然形成。 四、读思结合 阅读的核心是思维,思维和想象的懒惰是“阅读最凶恶的敌人”,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想象。要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就要坚持阅读时不走马观花,不浮光掠影,要边读边思,多方质疑。读完之后,要掩卷而思,看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 五、与师友交流 古今成大学问者,无不虚心求师问友。师友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