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地壳+部分上部地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石圈=地壳部分上部地函

宜蘭清水 鑽井台 目前世界最深的鑽井(深約12262公尺)位於俄羅斯極圈地區的科拉(kola )半島,自西元1970年開始鑽掘,但在西元1992年因為高溫而無法繼續。 地震波 (1)體波(body wave):可在地球內部傳播,依波動性質之不同又分為: P波(primary wave,縱波或壓縮波):性質與音波相似,質點運動和波傳播方向一致,速度最快。 S波(shear wave or secondary wave,橫波或剪力波):質點運動與波傳播方向垂直,產生前後左右在水平各方向的振動,速度次之。 (2)表面波(surface wave):沿地球表層或地球內部界面傳播,主要可分為: 洛夫波(Love wave):質點沿著水平面產生和波傳播方向垂直的運動。 雷利波(Rayleigh wave):質點在平行於震波傳播的垂直面上,沿著橢圓形軌跡震動 Moho (莫氏不連續面) Andrija Mohorovi?i? 古氏不連續面 Beno Gutenberg 雷氏不連續面 Inge Lehmann Moho (莫氏不連續面) 古氏不連續面(約2900KM) 雷氏不連續面(約5100KM) 上下地函分界(約700KM) 地殼 上部地函 下部地函 外地核 內地核 地核 地函 地殼 Moho 低速帶分界 低速帶分界 地殼 上部地函 岩石圈 軟流圈 Moho 低速帶分界 低速帶分界 地殼 上部地函 岩石圈 軟流圈 地殼 成分:氧,矽,鋁,鐵,鈣,鈉,鉀,鎂 大陸地殼:厚約35~40km。 主要為花崗岩質。 平均密度較小。 海洋地殼:厚約6~7km。 主要為玄武岩質。 平均密度較大。 地殼均衡學說 岩石圈 岩石圈 = 地殼 + 部分上部地函。 岩石圈 = 板塊。 剛性的岩石,下接較塑性的軟流圈。 厚約100km。 軟流圈 軟流圈 = 深度約介在100~250km之間。 厚度約150km。 塑性的部分熔融岩石,上接剛性的岩石圈。 大約1~10%的部分熔融岩石。 地函 主要為橄欖岩質的岩石。 厚度介於40~2900km之間。 約佔地球總體積的80%。 密度大於地殼。 地核 主要由鐵、鎳組成的金屬。 厚度介於2900~6370km之間。 約佔地球總體積的15%。 密度最大的一層。 厚度最厚的一層。 地核地函地殼比較 密度:地核 地函 地殼。 厚度:地核 地函 地殼。 體積:地函 地核 地殼。 The End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