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2.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 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 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 A.甲—金榜题名 乙—喜结良缘 丙—乔迁新居 B.甲—乔迁新居 乙—金榜题名 丙—喜结良缘 C.甲—乔迁新居 乙—喜结良缘 丙—金榜题名 D.甲—喜结良缘 乙—乔迁新居 丙—金榜题名 4.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 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 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 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 A.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 B.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象。 C.事物实在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 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 二、文言文阅读: 7.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癸卯入觐,必游之B.从者暮之,遂去C.深恨谳辞之非D.而崔文敏犹议及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 (4分)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分) 9.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近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1)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概括。(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近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近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3)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11.名句默写: ⑴谨庠序之教 ⑵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俱怀逸兴壮思飞 ⑸梦啼妆泪红阑干 ⑹塞上燕脂凝夜紫 ⑺觥筹交错 ⑻赢得仓皇北顾 12.窗外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12.(4分)动荡;压抑;封闭;不断变化。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3.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的含意。(4分)⑴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 14.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的含意。(4分)⑵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 15.作者借对窗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论自然美 ①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学的难题。各派不是认为自然无美,美只是人类主观意识加上去的,便是认为自然美在其本身的自然条件,与人类无关。对这个问题,我当年提出了“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亦即“自然的人化”说。 ②但“自然的人化”说却一直遭到误解和反对。它常常被人们从字面含义上肤浅地理解为被人力开发了的自然对象。其实,“自然的人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