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句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句式

4、用“被”表示被动的 《说文》:“被,寝衣也,一身有半。”是一个名词。 “被”的含义大致经过:被子——覆盖——施及“泽被生民,功被天下”《荀子·臣道》(主动) ;——蒙受、遭受——助动词——表被动的介词(被动) 在先秦古籍中,“被”往往是作为动词“遭受”或“受”,是其常用义 。 1)? 翡翠珠被。(被子) 2)?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覆盖) 3)?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蒙上) 4)? 操吴戈兮被犀甲。(披上)《楚辞·国殇》 5)? 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遭受)《韩非子》(处在不应当处的地位,受别人的毁谤)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燕策》 7)?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助词) 8)?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助词)《战国策·齐策》 9)?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介词)(蔡邕《被收时表》) 10)? 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介词)《世说新语·言语》  11)举体如被刀刺。(介词)《颜氏家训·归心篇》 “被”字在汉末到三国之际,已完成了向成熟介词的转变,即“被”下可带关系语,为现代汉语的被动式奠定了基础。 宾语前置句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 A作动词宾语 (1)?? 沛公安在? (2)??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3)?? 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B作介词宾语 (1)?? 子归,何以报我?  (2) 胡为至今不朝也? C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宾语有两种放法:一种是放在能愿动词前,一种是放在能愿动词后。如: (1)??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2)?? 吾敢谁怨乎?(史记·吴太伯世家) D在先秦时期,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是比较严格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 (1)?? 子张曰:“子夏云何?”(论语·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2)?? 荀息谓何?(国语·晋语二) 2、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毋”、“未”、“莫”时,代词宾语往往前置。 (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 (2)??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3)??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晋灵公不君) (5)??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无”通“毋”) 否定句中,前置宾语必须是代词,否则不能前置。句中用了谦词、尊称词时,由于不是代词,所以宾语不必前置。如: (1)?? 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 (2)?? 若不许君,将焉用之? 但在上古时,这条规定的执行也有不严格的。甚至上古汉语中就已出现了不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不前置的用例。如同出自《诗经》,就有一为前置,一为后置的情形。“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园有桃) 3、P253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前,在宾语后面用“是”、“之”、“实”、“焉”、“之为”等复指,然后再加动词。 (1)??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 (2)?? 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荀子·礼论)(只看到生、只看到利) *有时候还在宾语的前面用“唯(惟)”,构成“唯……之(是)……”的形式,进一步强调宾语,具有单一性、排他性。P254 *如果前置宾语是代词,一般就只用“之”复指。 4、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 (1)??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 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司马迁《报任安书》) (3)??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总结: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不是倒装,而是上古汉语的一般规律。王力《汉语史稿》,远古汉语就是宾语在前,而支配成份在后的,因此先秦汉语中的宾语前置是一种古语的残留现象,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正常语序。 谓语前置 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叫做谓语前置。谓语前置又叫倒装句。 谓语前置主要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中。 (1)谁与,哭者?(礼记·檀公上)(是谁呢,哭的人?)  (2)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  (3)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4)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说明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种句子形式。 在形式上,主语与谓语构成同一关系。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 (一)不用判断词的判断句 “……者,……也。”这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最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典型结构。其它的各种形式都可以看作是它的变体。 但不能说这种形式是判断句的标志。因为:一方面判断句不仅仅是这种形式;另一方面这种形式也并不都是判断句。如: 1)? 夫功者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