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陆家嘴金融业区的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外滩、陆家嘴金融业区的变迁

PAGE PAGE 1 上海外滩、陆家嘴金融业区的变迁——金融建筑与金融地理聚集的空间过程王红曼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上海,200042)内容摘要:上海自近代以来,就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是一度成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上海外滩、陆家嘴两岸日益成为吸引国内国际各类金融机构的特定地段,形成以金融建筑为主体的金融地理聚集效应,致使两岸金融业区的空间结构不断发生变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动因、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和政府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关键词:外滩;陆家嘴;金融建筑;金融地理空间变迁作者简介:王红曼(1972—)女,副教授,专业:中国近现代金融法制史。联系方式:手机E—mail: HYPERLINK mailto:whmsky@ whmsky@,邮政地址: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邮编:201620对任何一座有着历史积淀的城市而言,由建筑所构成的景观总会体现一种时间上的延续与空间上的扩展,传递着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历史记忆和时代气息。上海作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开端与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其本身即蕴孕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历史内涵,并作为一种近代文化与现代文明象征而存在。其中,外滩早在近代时期即被誉为“东方巴黎”,是近代上海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陆家嘴作为开发开放后之金融贸易区更是饮誉世界,甚至被称为“东方曼哈顿”、“中国华尔街”,完全可视为现代上海的门户。它们隔着黄浦江两岸遥遥相对,一边是外滩众多的近代金融建筑群,另一边则是陆家嘴的现代高层金融建筑群,两岸大量规模化、集约化的各类金融机构,呈现出最具特色的金融地理集聚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研究金融中心金融集聚现象的热潮。国内近几年,随着上海、北京等城市提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之后,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形态,客观反映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研究金融中心金融集聚现象的热潮。国内近几年,随着上海、北京等城市提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之后,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金融地理集聚”作为金融地理学金融地理学作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在金融学研究中纳入地理因素,重点考察金融资源的空间性,即考察金融资源的空间过程、结构、演化,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可以归纳为空间差异、空间过程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三个层次。的一个核心概念,国内学者主要将其运用于考察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现状和金融成长态势的空间布局,集中探讨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等问题主要有:高印朝、姚洪心:《基于“金融地理”观的金融中心形成理论的经济学评述》[J],《上海金融》,2007年第6期;刘卫:《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与现状分析——金融服务业地理集聚》[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赵晓斌、王坦:《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与应用》[J],《城市规划》(增刊),2006年第30卷。。这些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对象的提出和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学界对上海外滩、陆家嘴两岸的金融地理聚集仍缺乏微观分析,特别是对两岸金融建筑为主体所提供的金融地理学作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在金融学研究中纳入地理因素,重点考察金融资源的空间性,即考察金融资源的空间过程、结构、演化,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可以归纳为空间差异、空间过程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三个层次。主要有:高印朝、姚洪心:《基于“金融地理”观的金融中心形成理论的经济学评述》[J],《上海金融》,2007年第6期;刘卫:《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与现状分析——金融服务业地理集聚》[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赵晓斌、王坦:《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与应用》[J],《城市规划》(增刊),2006年第30卷。一、外滩金融建筑的空间格局与金融地理聚集过程外滩,英文名“The Bund”,位于两江交汇外(处)的江畔区域以其位于黄浦江下游而得名,东起中山东一路,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长久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金融贸易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