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血清BNPNT-proBNP水平及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相关性研.docVIP

术前血清BNPNT-proBNP水平及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相关性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术前血清BNP/NT-proBNP水平与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相关性研究 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肾功能减退,以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比造影前升高25%或Cr增加44.2umol/L(0.5mg/dl)作为诊断标准1。CIN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率很低,文献报导为0.6%-2.3%2,然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随着PCI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增多,CIN已经成为医院获得性肾功能不全的第三大病因,CIN一旦发生并无特异性治疗3-4,其住院死亡率可达20%,由此带来患者死亡率上升、治疗费用增加以及住院时间延长等诸多问题5。因此,寻找新的生物学指标,评估CIN的发生风险、防治CIN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CIN发生率在各临床研究报道中差异较大,主要与不同研究CIN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及研究对象相关危险因素不同有关。以往研究表明,在普通人群中CIN发生率为1%~6%CIN发生率高达10%~50%67。因此,对比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的CIN发病率,寻找预测其发生率的可靠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项目涉及的相关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又称为B型钠尿肽,为钠尿肽中的一型,自发现以来一直是生物医学界的研究热点。BNP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含有一个二硫键联结2个半胱氨酸残基的17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89。在人体内,BNP主要来源于左心室,心室中BNP表达量增高时,血浆BNP水平也随之升高;在心房中,BNP的表达水平随着心房压力和紧张性的增加而上升9。BNP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使第二信使cGMP水平升高,介导一系列生理学效应9,如利尿、利钠、降血压以及松弛平滑肌等;BNP作用于肾小球和集合管,抑制肾素分泌,进而增加尿液的生成和钠离子的排泄,而不改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BNP抑制醛固酮分泌,拮抗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同时,BNP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且在心肌重构中发挥局部作用10。 健康个体血浆BNP浓度为1 fmol/ml(3.5 pg/ml),在心室功能不全时,BNP由心室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BNP的浓度可升高200倍~300倍,因此BNP被普遍认为是心脏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的标志之一。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而其在心血管相关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等)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作用也在日益显现11-12。 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术前血BNP水平是预测轻、重度心脏手术后急性肾衰发生率的一个有效、独立的指标,术前血BNP升高预示更高的术后死亡率、术后在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其升高程度与心脏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13。由此推测,术前血BNP水平对于经皮冠脉诊疗术后CIN的发生也有良好的预测意义。 NT-proBNP是BNP前原体经裂解后产生的无活性N-末端片段(见图1)。NT-proBNP与BNP等摩尔分泌,但其半衰期更长,血浆浓度更高、更稳定,更具有检验优势14-15。 图1 本项目通过检测PCI患者术前血BNP/NT-proBNP水平和术后肾功能情况,探讨在普通人群及高危人群中,术前BNP/NT-proBNP水平与CIN发生率的相关性,深化CIN发生相关因素的研究,为临床预测CIN的发生及其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1. Mehran R, Nikolsky E.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definition, epidemiology, and patients at risk. Kidney Int Suppl. Apr 2006(100):S11-15. 2. Main ML.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safety: from anecdote to evidence.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Sep 2009;2(9):1057-1059. 3. Neng-shu LJ-haH. Prevention of iodinated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1;124(23):4. 4. Chong E SL, Poh KK, Tan HC. Risk scoring system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