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用计的得与失.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诸葛亮用计的得与失.pdf

论诸葛亮用计的得与失 他总要把装有“妙计”的锦囊给执行任务的人,吩咐“到时开看”, 不但不跟别人商量,而且也不让执行任务的人事先知道事情如何去 做。一切都只是他那种能够“先知”的“智慧”在起作用,其余的人 都只是被他的智慧所驱策的、被动的工具。例如:刘备到东吴联姻, 孔明曰:“吾已定下三条计策,非子龙不可行也。”于是授以赵云三个 锦囊,吩咐到时开看;还有诸葛亮五丈原军中病逝之时,曾给马岱、 杨仪锦囊,授姜维以密计。如此等等,三国中曹操授了两次锦囊,周 瑜、陆逊等没有这种现象。俗语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也正说明了诸葛亮不是超凡的“先知”、不可企及的“天才”。最富有 斗争实践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聪明才智。“人民,只 有人民,才时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一条走癫扑不破的马克思 主义真理。 诸葛亮不仅管身前之事,连死后的事也管。诸葛亮病逝曾流涕曰: “……我死后,公等宜竭忠辅主。国家旧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 亦不可轻废……。”诸葛亮管事太细,以致辞积劳成疾,时建兴十二 年秋八月二十三日,寿五十四岁。诸葛亮早逝,对蜀汉政权来说是非 常致命的损失。也就是使蜀汉政权快速覆灭。 其次,在军事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首先,对统帅的培养上特别对姜维和其子女的培养,负有较大的 责任。第九十三回中:“姜伯约归降孔明”一节中,孔明慌忙下车而 迎,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 未得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诸葛亮的玄机被姜维识破,是《三 国演义》中第一人。他选择了姜维做他的接班人,是正确的。姜维是 个帅才,上马捉枪厮杀,驰骋疆场;下马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 外,诸葛亮死后,姜维带兵曾多次打胜仗;姜维背水破大敌(第一百 十回);姜维斗阵破邓艾(第一百三十回)——由诸葛亮的“八阵图” 变新为“长蛇卷地阵”;姜维弃粮胜魏兵(第一百十四回);在回天无 力的情况下假投降,智杀邓艾父子等等。姜维确实是难得大将。所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诸葛亮的错误在于培养姜维却不大胆放手,每 次征战,姜维只是一个将领,姜维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在众将中也 无威信,以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姜维不能服众。先是魏延反叛, 接着又是将相离心,而魏军乘机压境,内忧外患,蜀汉政权迅速瓦解。 姜维虽使出浑身解数,也挽回不了灭亡的命运。对于接班人要“扶上 马,送一程。”让接班人为以后的扬鞭奋蹄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诸 葛亮早让姜维出来主持军中之事,也不致于他早逝,也不致于蜀汉的 政权快速瓦解。 另外,就是对子女的培养上,诸葛瞻和诸葛尚(瞻之子)博览兵 书,多习武艺。自身的素质相当好,就是缺乏大战的经验,就说诸葛 瞻在其父南征孟获时,推算可能是二十岁左右。诸葛亮未曾带诸葛瞻 出师锻炼。司马懿出征常带着两子出来参悟,致使司马师、司马昭都 非常优秀;再如邓艾父子也是带子出征。于炮火销烟中受到洗礼。诸 葛瞻在绵竹一役中,诸葛瞻和其子兼战死沙场。令人悲哀不已。倘若 诸葛瞻得到战火的洗礼,成为国家的栋梁,诸葛亮也可放手,让他们 在历史的舞台上表现,为蜀汉政权出一份力。 在军事上,还有就是对六出祁山的行军进攻路线上选择有误。我 认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共有多条进攻路线:一条是诸葛亮选择的祁山 一条;二条是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直叩长安;三条是与东吴 组成联军从合肥一路并举进攻魏,自己吃不下的东西,可以找同盟。 且不说第一路线,看第二进攻路线。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魏延献策曰: ‘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 过十日,可到长安……。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 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第九十二回);再看司马 懿的见解:“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以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 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第九十五回)。从中可以看出进攻路 线是可以改变,战争都是要冒险的,以少量的代价换起更多的利益是 可行的。当时魏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若出奇兵,突然袭击,可能奏 效,诸葛亮的恢复汉朝的愿望可能得以实现;第三条是:与东吴联手 ——与东吴是联盟,从荆襄,合肥进军,如能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科 学的论断,这条路具有可行性。如行,则能实现平生之愿。从诸葛亮 六出祁山的十二年中,都未能有效的与东吴能力合作,只凭自己孤军 奋战。未能实现“还于旧都”的心愿。 另外,在军事生涯中,历来对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的结果是持否定 态度,是劳师动众,未建军寸之举;确实也是如此:从建兴五年春三 月起到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ackz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