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基腐病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的研究.PDFVIP

毛竹基腐病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竹基腐病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的研究.PDF

维普资讯 第 l9卷第 2期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旺 VoL l No.2 1995年 6月 JournalofNanjingFor~tryUnivel~ty Jun. 1995 一 , , 一 三/ 毛竹基腐病菌 (Arth~iniumphaeostermum)的研究 ‘ 夏黎明 张素轩 黄蛆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 210037) (福建省林业厅) 7a{7·t7_ A / 摘 蔓 报道毛竹基腐病菌(暗孢节菱孢 讯如埘 Ⅷ )的形态特征、抱子葫发 方式和主要生态特性。电境观察结果表明;谊 菌的基本形态与M.B.Ellis所描述的一 致外 ,还发现 1一些未被描述过 的抱子类型 :(1)长端 圆形一棍棒状 的分生孢子 ;(2) 向顶性陆续彤成的分生抱子链 ;(3)间生和顶生的厚垣孢子。孢子葫发试验蛄果表明: 该菌的分生抱子有两种萌发方式:一种是产生芽管,另一种是产生泡囊,囊中合有多 个无 邑球状最端 圈形的孢子 。适合孢子萌发 的温度为 24℃~32C,而以28C为最佳 ; 合适的酸度为pH5~7.而 以pH6为最好 ;在抱子悬浮液 内加 4.5 蓓萄糖可显著提 高孢子萌发率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C~28℃I最适酸度为 pH6。 关键调 圭丛;叁壁垒鱼,竺堕羔薹塾;丝±勇 丝l ;生态特性,形态特征 中田分娄号 $763.15 毛竹基腐病是 由暗孢节菱孢( mp∞叩m一一)侵染引起的 】。该菌属于半知苗亚门, 丝孢菌纲。节菱孢属 ( m)的主要特征是分生孢子 由基部增长型的(basauxic)分生孢子梗 产生,单细胞 ,暗色。现 巳知有 21种 ]。暗孢节菱孢最初 由A.K.J.~rda(1837)命名为回 m I.,l碑啪 瑚 ,后 由P.A.Saccardo(1881)改名为 p 咖 蝴 ,井在此前后还有其 它异名8个,其中以Pcpd~a/叩 m:pmM(Pers.)H nel为最著名。1965年,M.B.Ellis确认该菌 为加船 函m属成员,改名为A.砷枷 erm啪 (c0rd)M.B.Ellsi+井描述该菌的主要特征如下:分 生孢子梗母细胞葫芦状 .5~10prn×3~5ixm;分生孢子梗无色,不分枝,具无色到淡褐色的隔 膜,5~65pm长,1~1.5prn宽;分生孢子透镜状 ,暗黄褐色,上下凸面连接处无色,直径 8~12 (9.9)m,厚 5~7(5.9)prn;无不孕细胞。暗孢节菱孢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基物涉及 竹,芦苇 ,苔草等 33属的37种植物及其土壤0】.主要营腐生生活。本研究旨在对寄生在毛竹上 的暗孢节菱孢菌的形态,孢子萌发方式和主要生态条件等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试 。 i 形态观察 Ll 材料与方法 收稿 日期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