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申请专利范围之手段功能用语解释及其侵害判断 - 国立交通大学机构典藏
科技法學評論,2 卷,頁 147 (2005 )
申請專利範圍之手段功能用語解釋
*
及其侵害判斷
**
陳佳麟
摘 要
2004 年 7 月 1 日修正施行的台灣專利法施行細則第 18 條第 8 項允許專
利權人無須於申請專利範圍(claim )詳細描述技術特徵的具體結構、材料
或動作,僅須敘述其所欲實施之功能,並在說明書揭露實施所述之同一功能
(identical function )的相對應結構、材料或動作,其權利範圍則包含該結
構、材料或動作,及其均等物。此種申請專利範圍技術特徵即所謂的「手段
功能」或「步驟功能」技術特徵。美國是第一個將手段(步驟)功能技術特
徵(means-plus-function element )之用語規定於專利法中的國家,其實務運
作已超過半世紀,並累積了相當多的判決,而台灣專利法施行細則此規定即
是參照美國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台灣智慧財產局已經有核准以此種方法撰寫
申請專利範圍之專利,但目前尚未有此種申請專利範圍之權利範圍應如何解
釋與判斷侵害之判決。本文整理與分析美國近年來與手段功能技術特徵有關
之專利糾紛案例,藉以歸納出手段功能技術特徵之字義範圍解釋與侵害判斷
*
本文作者自負文責,所述內容不代表作者服務單位之見解或意見。本文初稿曾以同
題目發表於劉尚志主編,《2004 年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科
技法律研究所(2004 )。
**
國際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務智權課課長;國立交通大學工學博士暨科技法律碩
士。
投稿日:2004 年 11 月 26 日;採用日:2005 年 1 月 29 日
- 147 -
之準則及應注意事項,並比較法規上對手段功能技術特徵所規定之均等物與
判決上所創設出來之均等論所能主張之均等物的異同。
關鍵字:手段功能用語、步驟功能用語、均等論、禁反言
陳佳麟 申請專利範圍之手段功能用語解釋及其侵害判斷 149
Cite as: 2 Tech. L. Rev. 147 (2005)
Interpretation and Infringement Analysis of
Means Plus Function Claimed Elements
Jia-Lin Chen
Abstract
The Paragraph 8 of Article 18 of the amended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of
Taiwan Patent Law, effective on July 1, 2004, introduces a new claim-drafting
rule, which allows patentees to describe a claim by the function of claimed
element without the recital of structure, material, or acts in support thereof. Such
kind of the claimed element, which is the so-called “means plus function
element” or “step plus function element”, is construed to cover the corresponding
structure, material, or acts disclosed in the specification and equivalents thereof.
Un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