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改革的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裁撤冗员 2、澄清吏治 经济方面 1、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路 文化方面 1、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军事方面 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裁汰绿营 康有为和梁启超 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李鸿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的逐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日渐深重,为了解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探求国家的出路,但是,他们都失败了。 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包括: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思考题 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为什么都不能成功?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编》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是仍然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具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封建性、平均主义 2、《资政新编》 《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未能付诸实施。 洪仁玕 ? 洪仁玕(1822~1864),小名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是洪秀全的族弟 ,在清远一带任塾师。金田起义后,洪仁玕率50人西上寻找,清兵围捕谷岭起义,洪仁玕赶到时事已失败。他被乡人捉住,挣脱绳索逃亡,于咸丰二年(1852)四月到达香港。 在香港,他结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Hamburg theodore ),受洗入教,韩山文死后,他任伦敦布道师,帮助外国传教士学习中文,他留心西方文化,通过学习,他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飞跃,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仅有农民意识的人,他已成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1859年4月22日到达天京 。1864年11月,他和幼王死于南昌。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什么是洋务运动 2、“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清政府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从事的“富强之计”(富国、强兵),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建设近代海陆军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称为洋务运动。 列举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 军用工业 民用工业 新式海军 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 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 ……他们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摘自中国青年报—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2004/04/21)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派遣经过 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在天津办理“教案”期间 ,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多次与他磋商,计划选派聪颖幼童赴泰西各国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10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当时,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也向曾国藩建议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幼童留美 曾国藩先后三次上奏朝廷,终于获准施行。从同治十一年起, 1872年-1875,分四批,共有120名幼童分4批被派往美国,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开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留学计划。大多来自广东香山、珠海 、南海、顺德、番禺、新会。另外还有上海、浙江等地。 当时人们仍认为只有读“四书五经”、由科举当官才是“正途”,国内的新式学校本只能招收到没有地位身份的穷人家子弟,出洋留学更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被所有人耻笑,略有钱财的家庭都不愿子弟出洋留学。所以,第一批留学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满额。 光绪七年(1881年9月6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