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品2015)zyzh_jy0501.docVIP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品2015)zyzh_jy0501.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简述   参考范围:2009A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 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 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等。   (3)特殊感染 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   (4)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2008A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2.0~7.0)×109/L (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0.02~0.5)×109/L (1%~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0.1)×109/L (0%~1%)   淋巴细胞绝对值 (0.8~4.0)×109/L (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 (0.12~0.8)×109/L (3%~8%)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   1.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   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   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10.0×109/L;重度感染可20.0×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   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减少   (1)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过敏性休克等;   (2)中毒损伤 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   (3)用药 抗肿瘤药、苯二氮类镇静药、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病、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3)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减少   (1)疾病或创伤 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   1.增多   (1)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2)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2.减少   (1)疾病 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用药 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   1.增多   (1)传染病 (2)血液病   (3)其他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   2.淋巴细胞减少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各种原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也可相对减少。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红细胞计数(RBC)   (一)简述   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二)临床意义   1.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绝对性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   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   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等)患者;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L。   2.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   (2)骨髓造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