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印辨义(十一则).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印辨义(十一则).doc

古印辨義(十一則) (首發) 任海林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一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著錄的244號漢印: 244(漢) 原釋為“”。按“”當隸定爲“”或“從”,而不應徑直隸定 為。“”形與印文體勢稍隔,且以簡隸繁,有違定例。《集韻·用韻》曰:“從,《說文》‘隨行也’,或作。”《燕丹子》卷上曰:“明者不苟從志以順心。”《靈棋經》靈聖經卷上曰:“昔未如意,今得從志。”由此可見,此印或當讀為“從志”,與《吉林大學藏古璽印選》所錄290號印“牛成志”之名相合(原釋為“牛越”,鄙人改釋為“牛成志”,請參下文)。 二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著錄的272號漢印: 272 □彊之印(漢) 首字原缺釋。按當釋為“吳”。今說其形,要者如下:其一,字之上部,當爲口形,其上畫殆藉筆於外廓耳,此事不必深疑;其二,字之下部,兩股足分明可見,其一稍殘,爲蝕痕所侵,此事亦不必疑之;其三,稍稍可疑者,乃在字之中體。中橫兩筆,略有殊異,因殘蝕而連屬其左,且中脊短小,未能上通。同書463號印所見吳字,其中脊似無,又似移置於體右,與上揭“吳”字甚有同然之趣: 463 吳祿(漢) 綜上可知,此字所可置疑者乃中體之兩橫耳。較之通行之體,此處多出一筆,遂致紛紛。考諸印書,又覺此事亦不足爲質。《漢印文字匯編》著錄一“虞”字,足資比較: 此字虎頭之下、“吳”旁之中亦有兩橫。其稍異者,兩橫之間,距而不連,且中脊上達,了無隔礙。可見,二字大體非有殊異,其有所變化者,亦是常例,當不必爲之怏怏。今暫定此字爲“吳”,以就正於大方同好。 三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著錄的341號印: 341蘇惲私印(漢) 原釋爲“蘇惲私印”。按釋“惲”非,當改釋爲“腪”。《漢印文字徵》所見取名為“惲”者頗多,如“惲”“王惲”“莊惲”“費惲”“朱惲”等,而此印所釋之字實非“惲”字。“惲”從心旁,而此字從肉旁,故以釋“腪”為宜。“腪”字常用於醫書之中,未見有用爲人名者。漢人命名與此相若者,有名為“膚”、“膽”、“胃”、“膺”、“胠”、“腹”、“臂” 、“脫”、“臞”、“腫”、“臘” 、“胲” 、“腞”、“脩”、“隋”、“朐” “”者。此外,鄂君啟節銘文中有“大攻(工)尹脽”;《春秋左氏傳》中有薳頗;前漢有齊王劉肥;而《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所見亦復不少,如朝陽侯要、北平侯預、汝陰侯頗、厭次侯類、深澤侯頭、舞陽侯須、新陽侯臣、寧陵侯呂臣、衍侯盱、鍾離眛、汁方侯齒、德侯齕、安丘侯指、陸梁侯冄、汾陽侯胡、南宮侯耳、墨侯黑、貰侯赤、開封侯青、離侯弱、汾陽侯彊等。凡此之屬,多類體貌。《集韻·隱韻》曰:“腪,腪,貰肥也。”腪疊韻,其義猶顯。“腪”字殆即取義於此。 四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著錄的445號漢印: 445楊當時(漢) 原釋爲“楊當時”。按釋“楊”非,當改釋為“湯”。與同書103、435、436、443、444、446號印相較,即可知其非是。此事易見,故不詳論。 五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著錄的450號漢印: 450王固之印(漢) 原釋爲“王固之印”。按釋“固”非,當改釋爲“居”。《漢印文字徵》中雖有名爲“王固”、“樂固”、“曹固”、“丁固”者,然究非此印之屬。若是“固”字,則其上畫不當上揚,更不當與“王”之底畫連屬,而應直行其道,達於印廓,從而形成藉筆之勢。然而此字並未直行其道,藉筆於外廓,而是折而上行與“王”字底畫連屬,則其欲藉“王”字底畫而成其形者一睹便知。《吉林大學藏古璽印選》著錄一方編號為134的古印,其中“居”字與此印頗為形近,可資比較: 134安居 《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中國古代封泥》則收錄了一枚“居室丞印”封泥,其“居”字則比上揭兩印更為簡省: 居室丞印 此字既釋爲“居”,則印文乃一名爲“王居”之人。《漢印文字徵》中有“居”“鄭居”,皆與“王居”同名。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元鼎三年,居坐為太常有罪,國除。”北平侯亦名居。此外,以居字入名者亦復不少,如“張安居”、“頓安居”、“劉興居”、“劉定居”、“劉延居”“張廣居”等。名“居”者如此之多,可知“居”乃當時之美號。 六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著錄的481號漢印: 481日利千刀(漢) 原釋爲“日利千刀”。按釋“刀”非,當改釋為“万”。“日利千刀”甚為不辭。同書237、239、241、479號印中皆有“千万”,而此字與彼構形稍異: 237慶千萬 239程千萬 241田千萬 479徐日千萬 意者,此字或為刻工筆誤所致,然亦有可能特意為之。 七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著錄的491號漢印: □欬(漢) 491 □少孺(漢) 原首字缺釋。按此字乃姓字,疑為“斦”之合文,讀為“質”。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曰:“斦,按此字當讀為質,即椹櫍之櫍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