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气象研究与服务
编者董原
目 录
气象科学研究1
气象教育49
天气预报81
气象服务 111
水
1 气象研究与服务
气象科学研究
概述
气象科学研究是发展气象事业的技术基础之一。我
国的气象科学研究对于促进气象事业迅速发展起了重要
的作用。例如,气象探测网的普遍建立,采用统一标准
的国产仪器装备,并逐步更新较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就
是在气象仪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对大气环
流和天气系统的研究,就不可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地理特
点的天气预报业务;我国的长期天气预报也是在研究天
气气候长期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践证明,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气象事业得到迅速的发
展,而气象事业的发展又向气象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也为气象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气象科学
研究水平是气象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实现
气象事业的现代化,必须加强气象科学研究,努力提高
气象科学技术水平。
一、气象科学研究的发展
建国初期,气象部门在积极组建全国的气象台站网,
开展日常的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的同时,也开始在
国内外招集和培训气象技术人材,收集和整理历史文献
资料,着手筹建气象科研机构。在此期间,中国科学院
有关气象研究机构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许多老一代的气
象科技人员,包括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和科学家,献身
2 气象研究与服务
于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气象
科学研究工作。
一九五七至一九六五年,从事气象科研的机构有新
的发展,当时除中国科学院设有专门的气象研究机构外,
中央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军队系统的气象部
门以及少数省气象局也相继设立了研究机构,开始进行
气象科学研究工作。
这一时期的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对东亚大气环流
和我国天气气候特征的认识与了解上。如旱涝、寒潮(特
别是阻塞形势)、台风、梅雨、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及其
对东亚和我国天气的影响等。研究的重点是西风带的天
气气候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在地面、高空探测仪器和气
象雷达的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许多国产
气象仪器设备开始投入业务使用,并建立了自己的高空
探测体系。此外,还开展了农业气象、民航气象、海洋
气象、森林气象等专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试验
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气象科学研究虽受到了严
重的干扰和破坏,但在其后期仍取得一定的进展。在继
续研究中高纬度天气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同时,重点转
移到热带天气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如对台风路径,特别
是异常路径的活动规律及其所带来的天气现象的研究。
在高空气候、山区气候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实
用价值的成果。与此同时,还开辟了卫星气象、自动气
象站、大气污染等新的科研领域。
一九七七年以后,气象科学的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工
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特别在气候变迁、暴雨、
寒潮、台风形成及移动路径、天气演变的动力学规律、
3 气象研究与服务
各种数值预报模式以及农业气象学、云物理学、大气扩
散、大气化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有些成果受到了国
家的奖励,如一九七八年三月,全国科学大会奖励气象
部门的科研成果共74 项;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国历
史气候变迁规律的研究》之一、三、八部分获得国家科
委“自然科学”四等奖;一九八一年,获得国家科委和
国家农委颁发的科技成果推广奖20 项。此外,在中央气
象局建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后,一九八○年获奖的有21
项,一九八一年有 14 项,一九八二年有 10 项。
七十年代以来,在探测技术和装备的研究方面,开
展了卫星气象和天气雷达的研究,配合工业部门研制成
功了5 厘米、10 厘米天气雷达,从而增强了对暴雨、台
风、冰雹、雷暴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
二、气象科学研究的机构和队伍
全国解放时,旧中国遗留下一个气象研究所,科研
人员寥寥无几。一九五○年以后,才开始逐年补充大学
毕业生,扩大了机构和队伍。
一九五六年,中央气象局成立气象科学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