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docVIP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doc

2007年学生文化素质(九年级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总复习(一)(本卷为七年级内容)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⑴张( )目对( )日 ⑵明( )察秋毫( ) ⑶项( )为之强( ) ⑷徐( )喷以( )烟 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1分)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 3.翻译下列句子。(1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1分) 答: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与友期行            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            ⑷下车引之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分) 3.《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1分) (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题目中的“伤”意即            。(2分)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世隶耕(属于) ②父异焉(感到惊异) ③借旁近与之(身边) ④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⑤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⑥邑人奇之(奇特) ⑦或以钱币乞之(乞讨) ⑧父利其然也(从中得到好处) A.①②④⑤ B.②③ C.①⑦⑧ D.③⑤⑧ 3.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2分) (1)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 (1分)                                      5.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2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