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书院看蓝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阳书院看蓝氏.doc

明以降即墨崛起的周、黄、蓝、杨、郭“五大世族” 中,蓝氏一族的历史最为悠久。作为青岛地区声 望显赫的名门世家,蓝章创华阳书院,开即墨家族 诗书传家之先河,成就蓝氏举业。明清两朝,蓝氏 一族出了5 名进士(一名武进士),9 名举人,56 名 贡生,廪生、增生、庠生、监生、武生等有上百人。 即墨“五大世族”入乡贤祠者共15 人,蓝氏有5 人。 清同治《即墨县志》中共列明代坊表56 座,其中 蓝氏一族19 座。①同治《即墨县志》存有蓝氏一 族23 人的传记。即墨蓝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开启 了一个洞悉古代即墨教育和社会文化的窗口,为 深入研究青岛地区家族文化提供了一把钥匙。 一 即墨蓝氏元代以武功显,入明后,蓝章创建华 阳书院,诗礼世其家,明清两朝科甲相继,英杰代 出,蜚声乡里,享誉士林。 据《即墨蓝氏族谱》远代世系记载,蓝氏一族 元代已显赫。元初,蓝氏祖蓝珍仕至武义将军,总 领监军,“攻襄樊克有大功”。族中人有滩州千户 蓝旺,管军百户蓝福兴、运粮百户蓝就、丁壮军百 从华阳书院看即墨蓝氏家族文化的代际传承 翟 广 顺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23) 摘 要:蓝氏家族在明清即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蓝章创建传十二世、历四百年的华阳书院,是蓝家诗礼 传家、科甲相继、英杰代出、蜚声乡里的基础。蓝氏一族为官廉介朴直,不畏权贵,以刚直上疏而知名;学官皆能扬书 院之风,训迪生徒,讲伦圣道,循循有礼法。蓝氏世代向学,秉持儒生本色,著书立说,诗文代有闻人。即墨蓝氏家族 文化的代际传承为研究青岛地区家族文化提供了视角。 关键词:华阳书院;蓝氏家族文化;代际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2)03-0041-05 户蓝顺、锦衣卫百户蓝青,另有镇抚、防御、察官、 教谕、劝课官者20 余人。蓝氏之兴自兹始。清同 治《即墨县志》收录旧志的元代即墨籍将材12 人, 其中蓝氏占11 人。[1](P127) 蓝氏于南宋时由昌阳(今莱阳)舁山迁即墨 东海黄埠,后又迁城东盟旺山,咸淳间卜居即墨城 厢间。明洪武六年(1373),倭寇入侵即墨、莱阳诸 城,民遭涂炭,蓝氏世系遭兵火,家世失考。《即墨 蓝氏族谱》载:一世蓝文善,二世蓝景初,率子弟 力田治生,以资雄于一邑。蓝氏三世蓝福盛,以农 事起家,家业日丰。明永乐十八年(1420)唐赛儿 暴动时,率乡民以自保,“邑赖之以全”,因“平贼有 功”,授巡检,辞不受。蓝福盛子三,长子蓝铣、次 子蓝铜、三子蓝鎧。蓝铜,以赈济授七品散官。蓝 铜子三,长子蓝章、次子蓝竟、三子蓝奇。 蓝章,少年时以聪慧闻名乡里,明成化甲辰 (1484)会试,蓝章中进士。即墨自隋朝以来,仅在 金代出过孙仁鉴、孙仁杰兄弟进士,远在胶州、平 度之后。蓝章及第后,知赣东北的婺源县,后任皖 西南的潜山县令,皆有政声。②此后擢贵州道监察 收稿日期:2012-05-21 作者简介:翟广顺(1954-),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史研究。 ①见清同治《即墨县志》。另据周敦亮口述、范起龙整理的《即墨县城的牌坊》披露,自明始即墨城内相继建起了42座石雕牌坊(其 中功德坊33座,节孝坊9座)。西门里大街有14座牌坊,为蓝氏所立者就达9座。原县署前南北大街有3座牌坊,其中一座是为蓝因立 的。东门里大街周围共有10座牌坊,其中有为蓝章立的“绣衣”坊和“都宪”坊;为蓝田立的“亚魁”坊。 ②清顺治十一年(1654)婺源知县张弘美作《重修名宦蓝公生祠碑记》,潜山知县郑遹玄作《重建蓝公祠序》,均对蓝章“厚自惕 厉,勤为绥宇”,“笃爱斯民”予以高度评价。 42 御史、山西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右廷尉,后来“以忤 逆瑾下诏狱”[1](P135),谪抚州通判。刘瑾败,蓝章 复起,委以陕西巡抚要职。在陕西,蓝章摹诸葛亮 八阵图,精心推演,得其要领,编写成《八阵合变图 说》,自将领兵卒人给一本,诵而习之,后升任刑部 右侍郎。期间奉敕清理两淮长芦盐法,由于多次 上疏皆不被皇帝采纳而深感失望,明正德十二年 (1517),蓝章连上三疏辞官,毅然返回故里即墨。 蓝章回乡后,栖弘治二年(1489)于华楼山与 五龙山之间华阳山下所建的华阳书院①,偕子弟讲 习其中。 蓝氏先祖虽以武功问世,然极重诗书门风。 早在明初,蓝氏三世蓝福盛即在即墨县城东门外 (今西障村)建东厓书屋,为子弟读书之所。蓝章 继承了祖父蓝福盛的传统,弘治二年丁忧受制,筑 庐华阳书院。书院建成后,规模不断扩大,明嘉靖 元年(1522)蓝章又于书院内建紫云阁,“招延贤 居塾席”施教。蓝氏子孙多就读于此。 即墨的书院始于汉,盛于明清,多为仕宦乡绅 所筑。西汉青州牧、不其人房凤退归故里,栖隐于 崂山西麓不其山(今铁骑山),聚徒授业。东汉末 年,大经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