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他音乐史-Freeditorial
吉他音乐史
王国维 著
第一章吉他音乐史
一、音乐的起源
音乐起源说种种:古代人类的音乐,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古老的音乐文化,
又是怎样的一个形态呢?我想,这实在是每一个醉心于吉他音乐史的人应该了解
的问题。
在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有很多把音乐的创造神格化。翻开中国古代著作《山海
经·大荒西经》,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
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
歌》以下(皆天帝乐名也,开登天而窃以下用之也。开筮曰:‘昔彼九冥,是与
帝《辩》同宫之序,是为《九歌》。’又曰:‘不得窃《辩》与《九歌》以国与
下。’)”而在唐朝吕温所写的《乐业虚赋》这篇文章中,作者更形象地描述了
音乐的产生:从前圣人为了使天地之气相通,万物之神宁静,上下之位牢固,天
赋之性安定,便让那玄关暗暗开启,和气默默流动,众器因而皆唱,万民其乐融
融。这音乐静而不止,恬淡无比,它有非象象,在那无际之际,风行于有道之时,
流传于无为之世;这才能杳杳徐徐,周流六虚,充满于始寂,响震于太初。铿锵
之声从此回荡于百姓之心,一人之德从此便有了鼓舞之功。这是中国。德国
S ·F ·兰德欧在他的《音乐起源论》中也曾这样说道:“原始音乐中,更明显地
显示出艺术与非自然、非现实性的紧密联系。原始宗教中,音乐舞蹈被视为上帝
赐予之物。如一个澳洲部落所传说那样,第一个人给后来创造出来的人们传授全
部仪式、舞蹈、音乐,另一个部落的善神传授相应的歌曲给巫医们。我们已谈到,
宗教和仪式歌曲在几乎所有的原始民族中占据了突出地位,到处可见音乐与定期、
庄严的巫术仪式形影相随”。
而在中外的神话和传说中,乐器的制造也得力于诸神的智慧。在我国的音乐史中,
有上溯三皇五帝制琴造瑟的萌芽时代;在印度有自学问、雄辩之女神生长下来的
拉娜达,传说中,她发明了竖琴。在希腊,有掌管学问、光、秩序的阿波罗神,
传说中,他是利拉琴(LYRA)的创造者;在埃及,也多记载神祗们的天文学、音
响学及音乐等有关的书籍,而为人们所倾信。在《圣经》上也说犹巴鲁是所有利
拉琴和管乐器的处理之祖,在十九世纪以前的音乐史里,有很多都是以此种音乐
创造的故事,作为首章加以阐述的。
这种情形,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有了显著的改变。当时许多学者从居住在非洲
和大洋洲的自然民族和美洲的印第安民族的日常生活和音乐生活的形态中,得到
了莫大的启示。此时,基于学问上的研究,关于音乐的各种起源论,开始逐渐地
被发表出来。
1857 年,英国学者斯宾塞(H ·SPNCER )在〈音乐的起源与机能〉这本书中提出
了“语言抑扬起源论”。他说,在自然民族的语言中,有很多是依着重音的高低
变化和发音之际的音高程度,来区别各种不同的声调的意义,这种语言的性质,
仍强烈地留在有高度文化的语言中。他强调发音之际,依着语言的抑扬而逐渐地
样式化,而后才诞生了歌唱,“歌唱必须通过存在于说话之中的抑扬顿挫和夸张
的特征,才能被发展进化”。这是斯宾塞的重要学说。
接着,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之起源说”,俗称“恋爱的起源说”。达尔文在
1891 年发表的〈〈人类的遗传与异性的选择〉〉中论及到,在自然界的动物中,
如发出美妙叫声的小鸟与对着月亮远吠的小狼,有很多都是为了吸引异性,才发
出音乐性的声音。这种本能,对于高度进化的人类来说,也得到了形质上的遗传。
这便是达尔文关于音乐诞生的学说。此外,著名的心理学家蓝卡霞·耶吉也发现,
人类十五六岁的思春期一到,便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促使他对音乐和世术主
产生深切的爱好。所以,他颇为赞同达尔文的学说。“劳动节奏的起源论”。
1896 年卡鲁·比亚在《劳动与节奏》一文中首先提出。他认为,在群体劳动中,
为了使力量化合为一,于是产生了节奏一般的同调作用。这种劳动节奏的本质,
不仅包括了紧张和弛缓,有时也伴着多次有音乐的挂声。比亚认为,在这种节奏
诞生和挂声的样式发达之后,才产生了歌唱。其实,这种“劳动节奏的起源”在
我国古代一些作品中已略见一般。《吕氏春秋·淫辞》上有:“今举大木者,前
呼舆雩,后也应之。此其与举大木善矣。”我国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
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YAHU ),后也应之,此举重劝
力之歌也。”
进入二十世纪后,首先出现的是温特的“强调感情的起源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