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一中2013级地理学科环节教学教学设计.DOC

宜宾一中2013级地理学科环节教学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宜宾一中2013级地理学科环节教学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4级地理组2015-2016学年下期 《地球与地图》教学设计 设计人:尧厅 审核人:吴忠芳 课题名称 科???目 年??级 ? 4 课(节)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 2、等高线地形图。 3、地形剖面图\其他等值线图 考试说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2.能够熟悉并灵活运用地图判断有关的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图形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一、地球和地球仪 ? 知识梳理 形状:两极   、赤道   的椭圆形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 km,周长 km(坐地日行 里) 梳理 总结 回顾知识 能力培养 迁移应用 经纬网的应用 经线 纬线 划分半球 20。W~0。~160。E为东半球, 160。E~180。E~20。W为西半球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第二环节 真题演练 算距离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 在纬度为θ的纬线上,经度相差的纬线长度约是(111 X COSθ)千米 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定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 指示东西方向(劣弧确定) 思考:热量带和高、中、低纬有何区别? 第三环节 ? 地图:等值线 一、等值线判读方法和步骤 1.读等值线图名称,明确具体考查的等值线类型 2.读数值,确定等值距:找寻图中有无闭合区域,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确定闭合区域的数值范围。 3.看等值线疏密 4.看等值线的延伸和弯曲方向 二、等高线的运用 1.判读方法——“四看” ① 看等高线的间距——判断地面起伏 ② 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度 ③ 看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地形类型 ④ 判读等高线的数值——同线等高,等高距相等 2.计算:悬崖和闭合区域计算 3.通视问题 4.引水线路:自流(高处向低处),且线路尽可能短,减少投资。 5.交通线路选择:线路尽可能短、坡度尽可能小(沿等高线走向分布)、弯道尽可能少,同时避开河流(少建桥梁)、沙漠(风沙淹没)、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质条件不稳定)、高寒冻土区(地基易损坏)、沼泽区(生态环境保护)。 6.修建水库:考虑坝址、库址以及移民问题。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谷狭窄处。 7.河流流向:方法(与等高线凸向相反、高处流向低处、外流河常由细流向粗、干支流交汇成锐角顺着走) 8.水系特征:山地成放射状、盆地成向心状 9.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流速快等。 10.地形类型判读:区别山谷、山脊、鞍部、悬崖、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等。 三、等温线的判读 1.分析走向(延伸走向) ①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太阳辐射或纬度 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③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 3.分析疏密状况 4.分析数值特征 5.高考能力要求: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陆地、海洋及季节 ③判断寒、暖流 ④判断地形:如闭合曲线,中心气温高,四周低为盆地;中心气温低,四周高为山地或高原。 ⑤判断温差大小 四、等压线的判读 1.判断高压和低压中心 2.判断高压脊和低压槽 3.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越大。 补充:部分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图 (1)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山间洪流)在出山口处因洪流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往往被砾石覆盖。一般情况下,在冲积扇底部的平缓河谷中有常年河。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相邻河床多形成“V”型。 (2)梯田: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3)岱崮(方山)地貌:“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外表呈圆形或方形,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4)蘑菇石:蘑菇石是由于基岩岩性的差异常被侵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沙丘迎风坡凸而平缓 ,背风坡凹而较陡。 第四环节 教学反思 活页练习,评析、总结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