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写:点击中国航天测控网
特写:点击中国航天测控网刘冰本报特约记者刘程【编者按】人类至今已先后将5000多颗卫星、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等航天器送入太空。然而,太空并未因此变得杂乱无序,一个神奇的力量引导着这些航天器始终按照自己的轨道飞行,偶尔偏离轨道,也能很快“迷途知返”;一旦发生了故障,就能得到及时抢救和精心照料;即使意外失控陨落,人们也能及早预知,防患于未然。这个神奇的力量,来自于庞大的地面测控网。中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航天政策,其地面测控网更具特色。在“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地面之际,为使广大读者了解中国的地面测控网,我们特组织刊发此稿。沧海之滨送“神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立项,使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一群风尘仆仆的建设者来到我国东海之滨青岛。几年之后,显示着现代高科技光芒的青岛测控站拔地而起,一架架高耸入云的航天测控天线昂首矗立于营院之中,为东海之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虽然是我国航天测控网上最年轻的测控站,但是青岛测控站广大科技人员感到无比自豪,因为他们组建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加举世瞩目的我国“神舟”一号宇宙飞船首飞试验。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直上云天。5分钟后,飞船进入青岛测控站的观测弧段。几部新式国产雷达迎着海风,迅速捕捉到飞船的行踪。青岛站果断发令,一连串无线电指令注入船体计算机。随即,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作为“神舟”一号飞入我国国境时第一个观测到飞船行踪的测控站,青岛测控站严阵以待,紧紧守住这个关口。经过一昼夜的坚守,完成了飞船数据接收、指令发送、数据注入等一系列测控任务。次日午夜时分,飞船完成预定飞行试验任务返回地面,青岛站再次准确捕获目标,经过一系列实时数据注入,为飞船成功回收做好了最后的准备。整个测控过程,青岛站测控系统运行良好,技术人员沉着冷静,操作娴熟,令“网上”同行赞叹不已。这次任务,使他们获得了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的殊荣。 坚守“天网”西大门 在祖国西北边陲,矗立着独守我国陆基航天测控网西大门的喀什测控站。它伴随着蜿蜒的丝绸古道,背依巍巍昆仑,在西部的狂沙盐碱之中挺立了30多个年头,为中国航天测控屡建奇功。喀什测控站的建立,不但延伸了我国航天测控网观测人造卫星的测控圈次和弧段,提高了测控网的覆盖率,而且当我国发射的中、低轨道卫星入轨后从西北方向进入我国国境时,第一个能观测到卫星并实施有效控制的是它,卫星飞出我国国境时,最后一个能观测和控制卫星的还是它。其地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航天器数据注入和发生故障,紧急抢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87年,我国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在我国东南方向上空进入轨道。入轨不久,负责主要控制任务的南方某测控站向卫星发出数据注入指令,可是连续两次注入均告失败,卫星随即飞出国境。重任转瞬落在喀什测控站的身上。当时,卫星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90分钟后,卫星即将绕地球一周再入我国国境,重现西北上空。而留给喀什站实施有效控制的时间不到10分钟。喀什站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分析兄弟测控站数据注入失败的原因,检查设备状况,调整雷达观测角度。卫星就飞临西北上空后,喀什站雷达迅速锁定目标,接着一次注入数据指令成功。 如果说喀什测控站临危受命为返回式卫星紧急注入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序幕,那么抢救“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则是一场拉锯式的持久战。 1990年9月,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极地轨道卫星,卫星在离地球900公里的空间轨道上,以南北方向绕地球运行。卫星每绕地球一圈,就可以获得宽度为2860公里的地球气象云图。 “风云”一号上天后,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送了大量云图资料,为我国的气象预报、海洋预报、农业生产乃至地质勘察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同时也向世界各国发送当地上空的气象云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除夕之夜,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地面控制人员突然发现星上计算机功能失灵,致使卫星姿态失控,如不尽快抢救,不但卫星不能获取地球气象云图资料,而且国家投入巨资研制的卫星将因星上能源耗尽成为一颗漂泊在宇宙空间的“死星”。 此时,中国航天测控网中惟一有机会对“风云”一号卫星下一个飞行圈次实施有效控制的只有西北方向的喀什测控站。喀什站再次临危受命,在14分钟内,他们要完成捕捉目标,数据注入、数据比对、判读等一系列工作。当喀什站指挥室信号屏上刚一显现“风云”一号的身影时,站主控雷达载有控制指令的无线电波就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射向“风云”一号。反馈数据马上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星上计算机未执行指令,注入失败,再注入,又失败。此刻,仅剩宝贵的8分钟,喀什站又果断组织第三次注入。终于,星上计算机准确执行了地面指令,完成了主副计算机的切换,卫星随之恢复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热收缩尼龙肠衣膜成型技术.pdf
- 热点专题二 方程与不等式.doc
- 热熔涂料标线涂膜的缺陷及对策.doc
- 热学第四章ppt大学物理.ppt
- 热电偶冷端补偿器LT1025及其应用.pdf
- 热电热机内可逆卡诺循环特性的实验研究.pdf
- 热血战纪月光宝盒的妙用.pdf
- 热矫初始温度分布对TMCP钢板残余应力的影响.pdf
- 热量表的热量计量原理.doc
- 热镀锌生产问题解答.pdf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