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系统十二经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络系统十二经脉

經絡學 王淮真 04.03.2015 總論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內聯臟腑,外絡肢節,溝通上下內外,運行氣血,協調陰陽,調節人體各部的通路。 總論 經是路徑,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的主幹。 絡是網絡,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佈全身。 總論 《靈樞?脈度》說: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總論 經絡學是闡述人體經絡系統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理論。 經絡功能的正常與否可以直接影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關係到機體的健康狀況。 總論 經氣阻遏不暢,就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而出現病態。 病理狀態下可能出現疼痛、麻木、局部脹痛等。 說明疏通經絡在維持健康的重要性。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治病的作用機理 雙向調節作用:能升能降 防衛免疫作用:增加白細胞吞嗜作用 抗病鎮痛作用:增加乙醯膽鹼 俞穴 俞穴:是體表反應病變和進行診斷治療的重要部位,它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聚集並交會於皮、肉、筋、骨之處。 經絡系統 十二經脈 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又稱正經。 若加任督二脈稱十四正經。 命名結合手足部位、陰陽、臟腑三方面 十二經脈命名 經脈起止部位是在手還是在足。 陰陽盛衰消長的過程,陰陽相表裡。 每一個臟腑都與一條經絡相配。 十二經脈組成 十二經脈的循行規律 手之三陰從胸走手 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足之三陽從頭走足 足之三陰從足走胸(腹) 十二經別 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的別行部分。 循行規律是多從肘膝以上的正經別出。 循行特點有「離、合、出、入」的特點。 離:本經別出 合:會合,陰陽表裏經會合 出:由內到外 入:體表到體內循行 經別起著經絡與內臟之間的聯繫作用。 奇經八脈 奇經有別於正經,無臟腑絡屬關係,又不存在陰升陽降的循行規律,無表裡配合,別道奇行,縱橫交錯於十二正經之間。 奇經共有8條,故稱為奇經八脈。 除任督二脈有俞穴外,其他的6條無自身的俞穴。 奇經八脈 任脈:陰脈之海 督脈:陽脈之海 沖脈:十二經脈之海(足少陰) 帶脈:總束陰陽之脈(橫圍於腰) 陰蹺脈、陽蹺脈:運動協調(足太陽)(足少陰) 陰維脈:主一身之裏(足太陰) 陽維脈:主一身之表(足少陽) 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 古醫家比喻十二經脈為河川水道,有流通灌溉的功能。 奇經八脈為湖泊,具蓄積調節作用。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