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北京中西医结合老年神经病学.DOC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北京中西医结合老年神经病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北京中西医结合老年神经病学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学 授课题目 诊法述要-2 授课 教师 姓名 李宗信 学生班级 2004级七年制 学 时 2学时 日期 2007.9.17 职称 主任医师 教 授 教学目的及重点: 目的:1.熟悉诊法的基本原理及运用原则。 2.熟悉问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3.掌握切诊的内容及主病。 重点:1.切诊的内容及主病。 2.问饮食与二便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难点分析及对策: 1.难点:中医问诊与西医问诊内容上有所差别,尤其问饮食,问汗,问二便等,其临床价值易被学生忽视。 对策:举临床病例说明中医问诊对判断病证的重要性。 2.难点:脉象的描述比较困难,并且脉诊的确切掌握需要结合理论进行一段时期的实践感觉方能达到。 对策:尽量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上对主要的脉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鼓励学生课后多实践。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班级授课,以教科书为蓝本,重新组织教案,结合临床实践,启发式教学。 手段:1.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生动活泼。板书、讲授。 2.适当结合板书,画龙点睛。 3.适时结合临床,学用结合。 4.注意结合基础知识,新旧结合,加深学生对中医知识的印象。 5.注重教学互动,适时提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科新进展及参考资料: 新进展:1.脉搏信息的处理与评价。 2.脉诊客观化研究的超声技术应用进展min) 1.问寒热:(8min) 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问汗:(5min) 无汗,全身汗出,局部汗出 3.问饮食口味:(8min) 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中气味 4.问疼痛:(6min) 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 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绞痛、隐痛、掣痛 5.问睡眠:(5min) 失眠,嗜睡 6.问二便:(8min) 性状,颜色,气味,时间,便量,排便次数,排便时的感觉以及兼有症状 7.问月经:(5min) 周期,行经天数,月经的色、质、量,有无闭经或行经腹痛等情况 临床病例分析: 感冒病人的中医问诊 二、切诊 (45min) 1.按诊:(5min) 按肌肤、按脘腹、按手足、按腧穴 2.脉诊:(40min) 部位:(5min) 寸口,即掌后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 分寸、关、尺三部。 方法:(5min) 取坐位或半坐位 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位,直腕仰掌 三指定位(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的身长相适应) 三种不同的指力(举,按,寻) 内外环境安静 切脉者呼吸均匀、平静,精力集中于指下 每次诊脉的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 脉象:(30min) 正常脉象(平脉、常脉):胃,神,根(5min) 病脉及主病:(20min) 浮脉 轻取即得,重按稍弱,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迟脉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缓脉 脉来一息四至似正常脉象,但脉势的来去有缓慢之感 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 实脉 脉来去俱盛,三部脉举按皆较大而充实有力, 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涩脉 脉来细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相兼脉:两种以上脉象兼夹出现(5min) 老师示范,学生间相互进行脉诊并及时提问 结合脉形图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题: 1.试述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脉的脉象特点及主病。 2.中医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3.举例说明常脉、病脉、相兼脉。 4.问饮食与二便有何临床意义? 集体备课或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