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foscarnet:可干扰各种病毒的 聚合酶,但难以穿过细胞膜。 1、奈韦拉平(nevirapine):第1个新合成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1996年批准用于HIV的治疗。 1、茚地那韦(indinavir) HIV病毒蛋白酶 Gag-Pol前体蛋白 结构蛋白、酶 病毒装配 模拟切割位点 切割前体蛋白失败 病毒无法装配 2、Relenza和Tamiflu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有效用于甲型、乙型流感的防治 作用原理: 模拟唾液酸与神经氨酸酶结合,神经氨酸酶失去“修剪”功能,保护细胞。 “鸡尾酒疗法”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ART) 核苷 类似 物 非核苷逆 转录酶抑 制剂 蛋白 酶抑 制剂 1、干扰素:广谱抗病毒,毒性小; 2、中药:黄芪、板蓝根、大青叶等; 3、基因治疗:反义寡核苷酸、干扰 RNA 、核酶; 4、免疫抑制剂:特异性抗体、非特 异性免疫调节剂和治 疗性疫苗等; 课堂小结一 1、机体对病毒的防御机制 3个层次;干扰素 2、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2个层次;感染的类型 课堂小结二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快速诊断 2、病毒的分离培养 三种常用方法 3、常用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复习思考题 1、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可分为哪三种? 之间有何区别? 2、简述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3、如果发生了一起病毒性疾病,如 何确诊感染的是何种病毒? 4、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在治疗 上有何不同? 谢谢 thankyou 12.03 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ogenic effect,CPE)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退形性变,表现为细胞皱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某些病毒产生特征性CPE,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上述细胞病变,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预测性诊断(表23-4)。免疫荧光(IF)法用于鉴定病毒具有快速、特异的优点,细胞内的病毒或抗原可被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着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斑点状黄绿色荧光,根据所用抗体的特异性判断为何种病毒感染。 * 红细胞吸附现象(Hemadsorption phenomenon) 流感病毒和某些副粘病毒感染细胞后24-48小时,以细胞膜上出现病毒的血凝素,能吸附豚鼠、鸡等动物及人的红细胞,发生红细胞吸附现象。若加入相应的抗血清,可中和病毒血凝素、抑制红细胞吸附现象的发生,称为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这一现象不仅可作为这类病毒增殖的指征,还可作为初步鉴定。 * 血清学鉴定 用已知的诊断血清来鉴定。补体结合试验可鉴定病毒科属;中和试验或血凝捣蛋制试验可鉴定病毒种、型及亚型。从病人检材中分离出病毒株,应结合临床症状,检材来源及流行季节等加以综合分析,并应注意混杂病毒、隐性感染或潜伏病毒的混淆,须用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作血清学试验,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才有意义。 此外,对难以分离培养,形态特殊且病毒数量较多的标本,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法直接观察,是一种快速诊断与鉴定病毒的方法,如轮状病毒、乙肝病毒。 * * 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疗药物,原因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凡能杀死病毒的药物,同时多对宿主细胞也有损害。随着分子病毒学研究的进展,目前能对药物抑制作用的确切靶位作出鉴定。理论上,病毒复制的任何环节均是抗病毒治疗的作用靶位。现已发现一些药物有治疗价值,允许使用的有无环鸟苷,金刚胺、碘苷、三氟尿苷、腺苷、病毒唑、叠氮胸苷等,使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且或多或少有细胞毒性作用。 * 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CD4,主要受体)和第二受 体(CCR5和CXCR4等辅助受体)。 * 金刚胺(Amantadine) 一种合成胺,阻断甲型流感病毒吸附或脱壳。预防性用药后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乙型流感及其他病毒无效。 * 无环鸟苷(Acycloguanosine, Acyclovir) 为脱氧鸟苷的类似物,该药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TK)磷酸化,借助病毒DNA多聚酶,掺入病毒DNA中,阻断DNA链的延伸。对编码TK的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治疗作用,而对不编码TK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不敏感。磷酸化的无环鸟苷对宿主细胞DNA多聚酶亲和力较低,较少影响宿主细胞。已用于治疗原发性疱疹性角膜炎,但对复发性疱疹损伤治疗效不佳;全身用药可预防潜伏感染的复燃,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病人的活动性疱疹感染也有治疗作用。此外,与无环鸟苷类似的甲基鸟嘌呤衍生物丙氧鸟苷 (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