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何以成为人类文化遗产.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昆曲何以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中国昆曲何以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摘要: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了19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 作 ”,在通过的这19项文化遗产中,中国昆曲名列榜首。中国昆曲何以获此殊荣?从民族戏 剧的角度看,昆剧是民族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真正的“文士戏剧”,也代表了民族戏 剧的最高成就;从中国文学的角度看,昆之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中国韵文学的继 承和延伸;从民族音乐的角度看,昆曲唱在根本上是由我们汉民族的“文”(文学、文字 )所决定的,是我华夏民族“歌永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真正的“民族唱法”。中 国昆曲可以说是民族戏剧、文学、音乐等多种民族艺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会聚和凝结, 故昆曲作为“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江苏昆山或苏州的,而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而唯其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全人类的。 关键词:中国昆曲 昆剧 民族戏剧 中国韵文 民族音乐 文化遗产 自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以来,国内昆曲演出和研究稍见活跃、转机的气象。中国昆曲何以能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的“代表作”,其文化价值何在?这也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昆曲是 民族戏剧、民族文学、民族音乐等多种民族艺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凝聚和结晶。基 于此种认识,本文拟从中国戏剧、中国文学、中国音乐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昆曲的文化价 值试加阐述,疏漏之处,祈请达者匡补。 一 昆曲在历史上的存在形态主要有二:一为戏剧班社场上之搬演,一为文人闲士案边之 清玩。近代以来前者被通称为“昆剧”(而昆班所唱不尽为“昆腔”),后者称“清曲” (而唱家所歌不必皆是剧曲)。在1949建国之前,清曲家及其清唱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是远 过于昆班的,而建国以来的情况则恰相反,当代人了解昆曲则大多因为昆班的演出,故我 们此处也暂且从俗,从戏剧说起。 就其作为戏剧而言,在中国目前尚存活的各种形态的戏剧中,昆剧最典型地体现了中国 戏剧的民族特色,也代表了民族戏剧的最高成就。距今约半个世纪之前,一九五六年十一 月二十九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先生在有关昆剧的一次座谈会上曾如是说:“我 有个幻想,也是愿望吧,假定我们有个国家剧院,如同莫斯科歌剧院一样,贴出海报去, 头一个肯定是昆剧,因为真正能表示民族戏剧的最高成就的还是昆剧。”[1](P.299) 自咸、同以来,皮黄大兴,名角辈出,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京剧”几同于“国剧”, 它既是“影响最大的”剧种,也是凌驾于包括昆剧在内的其他地方性剧种的“最具有代表 性的”剧种。[2](P.158)从观众的角度看,昆剧的观众数量也远远不能与京剧相比, 也远不及梆子戏、黄梅戏、越剧等地方戏。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振铎先生敢于说出这样的 1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话,的确表现了一位真正的学者的卓见和大无畏。 中国戏剧是以“虚假”为艺术原则来表现人生世相的,所谓“虚假”原则,就是老老实 实的向观众表白:我这是在“演戏”,你别拿你生活中的那一套来要求我。这种“虚假” 性原则,为戏剧表现赢得与实在世界的“距离”,故舞台上可以“以鞭代马”、“把须根 生在空气中”(髯口)、“两个圆场万水千山,四个龙套千军万马”。这与西方戏剧的“ 摹仿”现实或“第四堵墙”的艺术观念—尽可能逼近实在和自然—存在根本性差异。正是 以“虚假”为艺术原则和前提,中国戏剧逐渐形成“夸张”、“优美”、“规范”的艺术 表现形式。中国戏剧最善于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等夸张的、鲜明 的、淋漓尽致的形式表现人物内在的思想和情感,喜悦则手足舞蹈、悲伤则捶胸顿足、愤 怒则吹须瞪眼,净丑之脸谱、生脚之厚底靴、旦脚之水袖、武将之靠旗,皆属夸张。在中 国戏剧的早期阶段以及现今的京戏以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