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

生物体可利用各种有机分子作燃料 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偶联机制: 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是1961年由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这一学说认为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当氧化反应进行时,H+通过氢泵作用被排斥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腔),从而形成跨膜pH梯度和跨膜电位差。这种形式的“势能”,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生成高能磷酸基团,并与ADP结合而合成ATP。 1.质子梯度的形成机制: 质子的转移主要通过氧化呼吸链在递氢或递电子过程中所形成的氧化还原袢来完成。 每传递两个氢原子,就可向膜间腔释放10个质子。 质子梯度的形成 2.ATP的合成机制: 当质子从膜间腔返回基质中时,这种“势能”可被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以合成ATP。 F0+F1 偶联机制 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是: a. 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是一个质子泵; b. 在电子传递链中,电子由高能状态传递到低能状态时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驱动膜内侧的H+迁移到膜外侧(膜对H+是不通透的)。这样,在膜的内侧与外侧就产生了跨膜质子梯度 (?pH) 和电位梯度(??); c. 在膜内外势能差(?pH 和??)的驱动下,膜外高能质子沿着一个特殊通道(ATP酶的组成部分),跨膜回到膜内侧。质子跨膜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直接驱动ADP和磷酸合成ATP。 ATP合酶的分子结构(复合体V) ATP酶,含有5种不同的亚基(按3?、3?、1?、1? 和1? 的比例结合)。F1为一个蛋白,是能量转换的通道。 F0为一个疏水蛋白,是与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连接的部位(H+通道)。 根据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变化关系式,计算出在NADH氧化过程中,有三个反应的?G?’ -30.5 kJ / mol。 FMNH2 ? Q cyt. b ? cyt. c1 cyt. a a3 ? O2 ?G?’-55.6kJ/mol -34.7 kJ/mol -102.1kJ/moL 这三个反应分别与ADP的磷酰化反应偶联,产生3个ATP。这些反应称为呼吸链的偶联部位。 1 FADH2:2个ATP. 1 NADH:3个ATP. NADH→FMN→CoQ→b→c1→c→a→a3→O2 P P P 3ADP 3ATP P/O比值:在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中,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氧与所产生的ATP数目的比值。 NADH的P/O=3 FADH2的P/O=2 合成1molATP时,需要提供的能量至少为ΔG0=-30.5kJ/mol,相当于氧化还原电位差ΔE0=0.2V。故在NADH氧化呼吸链中有三处可生成ATP,而在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中,只有两处可生成ATP。             FAD        ↓ NAD+ →[ FMN (Fe-S)]→CoQ→b(Fe-S) → c1 →c →aa3→1/2O2 -0.32   -0.30  +0.04 +0.07 +0.22 +0.25 +0.29 +0.82      ↓    ↓    ↓       ATP   ATP   ATP 内膜的完整性 三、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一)ATP/ADP比值: ATP/ADP比值是调节氧化磷酸化速度的重要因素。ATP/ADP比值下降,可致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当ATP/ADP比值升高时,则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二)辅酶的还原式 (四)药物和毒物: 1、呼吸链的抑制剂: 能够抑制呼吸链递氢或递电子过程的药物或毒物称为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 能够抑制第一位点的有异戊巴比妥、粉蝶霉素A、鱼藤酮等; 能够抑制第二位点的有抗霉素A和二巯基丙醇; 能够抑制第三位点的有CO、H2S和CN-、N3-。其中,CN-和N3-主要抑制氧化型Cytaa3-Fe3+,而CO和H2S主要抑制还原型Cytaa3-Fe2+。 MH2 NADH -0.32 FMN -0.30 CoQ +0.10 b +0.07 c1 +0.22 c +0.25 aa3 +0.29 O2 +0.816 FAD -0.18 鱼藤酮 安密妥 抑制剂: 抗霉素A 氰化物,CO, 叠氮化合物 2.解偶联剂: 不抑制呼吸链的递氢或递电子过程,但能使氧化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ADP磷酸化的药物或毒物称为解偶联剂。 主要的解偶联剂有2,4-二硝基酚(DNP)和FCCP,三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