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鹤庆县2005―2009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
云南省鹤庆县2005―2009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摘要】目的 分析鹤庆县肺结核流行现状,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肺结核防治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鹤庆县在2005―2009年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44.40/10万;发病高峰在25 -64岁之间,占71.81%;男性发病数是女性的1.91倍;发病数的首位是农民,占88.56%。结论为进一步巩固并提高防治成效,需持续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力度,并切实开展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监测与应对。
【关键词】肺结核 预防和控制 流行 分析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48-01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具有以白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人口特征。本文旨在了解肺结核流行现状,为制定应对措施及工作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现将鹤庆县2005―2009年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结核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及鹤庆县结核病控制月报、季报,人口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
1.2 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按首管地区导出2005―2009年结核病监测统计信息,将其与同期鹤庆县结核病控制月报、季报表等资料数据核实后,作相关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登记 2005―2009年, 鹤庆县共新登记肺结核603例,按统计人口计算,鹤庆县年均肺结核病登记率为44.40/10万(603/ 1357968)。
2.2 病例诊断 603例肺结核按诊断分类,有初治涂阳肺结核372例,占61.69%,复治涂阳肺结核52例,占8.62%,初治涂阴肺结核152例,占25.21%,重症涂阴肺结核27例,占4.48%。
2.3 来源分布 在603例肺结核中,综合医院转诊408例,占67.66%;结防机构因症就诊发现118例,19.57占%;乡村医生等因症推荐66例,占10.95%;网络报告追踪到位11例,占1.82%。
2.4 性别分布 在603例肺结核中,有男性396人,占65.67%,女性207人占34.33%。男:女为1.91:1。
2.5 年龄分布 在603例肺结核中, 14岁以下者仅有2例,占0.33%;此后发病数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发病高峰年龄在25 -64岁之间,共占71.81%,65岁以后报告减少(表1)。
3 讨论
结核病的流行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1]。2005―2009年鹤庆县肺结核登记率为44.40/10万,为巩固并提高防治成效,需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力度。
鹤庆县在2005―2009年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方式中,以综合医院转诊占67.66%,因症就症占19.57占%,因症推荐占10.95%。显示了结核病防治机构与综合医疗机构配合发挥了主体作用,但因症就诊途径有待强化,未到位者追踪及接触者检查等途径有待深入。
结核病在发达国家以老年人感染居多,在发展中国家则以青壮年为主[1]。在2005―2009年,鹤庆县肺结核发病高峰年龄为25 -64岁,占71.81%;男性发病数是女性的1.91倍;发病数的首位是农民,占88.56%。提示:在白族为主体的人群中,其肺结核的发病情况与国内相关报告相当[2-4]。
我国是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5]。2005―2009年鹤庆县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为8.62%。因此,在落实肺结核病人规范化治疗的同时,要切实开展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监测与应对。
参考文献
[1]李立明,叶冬青,詹思延.流行病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1.
[2] 赵伟,郑华,杨千金.三台县2003-2008年结核病防治情况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2):717-718
[3] 刘玉华,赵蓉莉,孙吉玲.新疆伊宁市2002―2007年肺结核疫情简报[J]. 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2):734-735
[4]. 彭再生,王科坤,刘雯胜.陈思强,蹇曾山,梅功超,熊昌富,卢先纪.湖北省施恩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7年肺结核病人登记情况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09.31(7):396-401.
[5] 肖东楼,赵明刚,王宇.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