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研究

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研究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瘤;病理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830-02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一种性索一间质肿瘤。它约占卵巢肿瘤的1%~1.4%,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笔者收集1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形态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等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病理科确诊的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所有标本均由4%甲醛液固定,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1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22~70岁,平均45岁,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2岁。临床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11例(64.7%),腹部包块7例(41.2%),下腹胀痛13例(76.5%)。发生于左侧7例,右侧9例,双侧1例,其中7例合并卵泡膜细胞瘤。临床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I期14例,Ⅱ期2例,III期I例。随访结果:15例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2~8年,随访病例中2例死于肿瘤,其余13例生存。 2.2 病理检查 2.2.1 巨检肿瘤直径为2~30cm,平均7.5cm。肿瘤表面有包膜,边界清楚,部分病例呈分叶状,切面实性或囊实性,灰白或稍带黄色,质地中等,部分伴有出血坏死,囊内含血性或透明水样液。 2.2.2 镜检 肿瘤细胞小,呈圆形、卵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质少,呈嗜伊红色,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卵圆形或圆形,可见小的核仁,染色质细网状,核膜清楚,常见纵形核沟,细咆异型性小,核分裂较少。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索状或弥漫成片。根据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本组肿瘤分为3种类型,其中滤泡型5例.弥漫型8例,小梁型4例。其中10例瘤组织中见到Call-Exner小体。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特殊间叶组织向女性性索分化的一类性索间质肿瘤,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卵巢颗粒细胞瘤能分泌甾体激素,文献报道卵巢颗粒细胞瘤雌激素水平中度或显著升高。临床常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本组病例也大部分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 3.2 病理特点 肿瘤主要由颗粒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瘤细胞围成一菊形团样结构,中央含水样或嗜酸性物质和退化的核碎片,形成Call-Exner小体。肿瘤的另一组织学特征是细胞核内常见典型的纵沟(即核沟)。瘤细胞排列成巢状、索状或弥漫成片,根据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可分为滤泡型、小梁型、岛型、弥漫型及腺样型。 3.3 鉴别诊断 主要与以下几种肿瘤鉴别:①类癌:颗粒细胞瘤瘤细胞多为多角形,胞浆较少,核大,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细,有特征性的核沟,细胞无排列极向;类癌部分细胞呈柱状,境界清楚,胞浆较多,核较小,染色质粗,无核沟。颗粒细胞瘤常见Call-Exn-er小体,腔内常有嗜酸性物质,核近腔面,而类癌核位于基底,腔内仅有少量分泌液。颗粒细胞瘤间质常有卵泡膜细胞,而类癌为纤维性或玻璃样变间质,类癌多数细胞嗜银反应阳性。②小细胞癌或未分化癌:细胞比较一致,胞浆少,细胞异型性更明显,菊形团样结构中不含粘液。③富于细胞的卵泡膜细胞瘤:采用网状纤维染色可以鉴别,颗粒细胞瘤在瘤细胞团的血管周围可见网状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在瘤细胞之间可见网状纤维。④恶性淋巴瘤: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鉴别,恶性淋巴瘤CD3、CD20、LCA可以阳性,而颗粒细胞瘤阴性。 3.4 预后及治疗 卵巢颗粒细胞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生长缓慢、局部扩散、晚期复发、生存率高的特点。临床分期是影响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文献报道临床I期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77%、43.55%,Ⅱ期分别为68.18%、50.0%,I~Ⅳ期均为0。核分裂相亦被认为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核分裂相高者,生存率相对下降。Ki67和p53基因表达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不良预后有关,Costa等研究显示,Ki67和p53在复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1),与有丝分裂率呈明显相关性(r=0.75,P0.001)。 手术治疗仍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未生育的I期患者,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术后随访。对无生育要求的Ia期患者,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Ia期以上患者,应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腹主动脉与盆腔淋巴结及肉眼所见的转移瘤病变。对I期无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以手术结合随访即可;对于有高危因素(术前肿瘤破裂、高核分裂相或分化差)的I期患者及I期以上或复发患者,术后须辅以化疗或放疗。 [责任编辑 高莉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