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逆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

四逆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摘要] 目的 探讨四逆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不同临床症状的疗效情况。方法 总结分析选取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0月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痊愈3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疼痛消失最快者2d,最慢者10d;随访3~5年,复发1例,占2.25%。结论 应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复发率低,治愈率高,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 四逆散加味; 消化性溃疡; 复发; 随访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75-02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的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伤寒论》中四逆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0例,排除西药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0月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8岁,平均48.1岁;本组病例均经我院内窥镜室纤维胃镜检查或放射科X线胃钡餐透视检查明确诊断,病程最长25年,最短6个月。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有的疼痛在剑突正中偏正(胃溃疡),或痛在上腹部正中偏右(十二指肠溃疡);有的空腹时疼痛,进餐后消失(十二指肠溃疡),或空腹时不痛,进餐后疼痛(胃溃疡);伴嗳气反酸、口涎增多、恶心呕吐、饮食减少、体重减轻或便秘等症状。 1.2 病例选择 具备下列5项条件者作为观察对象:(1)在治疗前2周内经过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2)年龄在18~60岁之间;(3)能够按时服药,依从性好;(4)排除溃疡合并症者;(5)中医辨证属于气滞郁热型(胃脘灼热胀痛,脘痛连胁,嗳气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溃疡消失,溃疡面呈灰白色瘢痕或X线钡透龛影消失者;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或钡透龛影缩小者;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稍好转,但经胃镜或钡透无明显变化者[1]。 1.4 辨证用药 用四逆散(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10g)为基本方加味。辨证加减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黄芪、茯苓各15g;脾胃虚寒者加香附、桂枝、熟附子、高良姜各10g;舌红,苔黄,郁热明显者加丹皮、桅子、黄芩、蒲公英各10g;有瘀血者加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各10g,丹参15g;疼痛较剧者用血竭6g,乳香、没药各10g;嗳气、反酸、嘈杂加半夏、吴茱萸各10g,乌贼骨15g,煅瓦楞子15g,陈皮6g;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淮山、石斛各15g等;有出血者加白及、蒲黄各10g,地榆15g。均为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100~200mL,饭前1h内服。 1.5 典型病例 患者,男,42岁,胃脘痛2年余,加重1个月。于2007年8月10日就诊。近年经常感胃部胀痛,泛酸、暖气,心烦易怒,食欲不振。经胃镜检查:窦部前壁见一溃疡lcm×0.9cm,溃疡基底部附厚白苔,周边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并作病理诊断为胃溃疡,尿素酶试验HP阳性。舌质偏红,苔厚燥,脉弦,诊为气滞型胃痛。应用四逆散加味:柴胡12g,炒枳壳12g,生白芍10g,生甘草6g,石斛15g,麦冬10g,焦山栀12g,生牡蛎(先煎)30g,水煎服,日1剂,服用1个疗程,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溃疡已愈合。随访1年,未见复发。 2 结果 痊愈3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0%;疼痛消失最快者2d,最慢者10d;住院时间最长者125d,最短者15d,平均住院天数43.5d。其中有出血的12例.均在1周内大便潜血转阴性。40例全部经过随访3~5年,复发1例,占2.2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好发于青壮年人。消化性溃疡包括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呈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特点,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其病因主要有“三大伤害”(情志、饮食、疲倦)[2,3],其中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迁延不愈可转化为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胃络瘀阻等。其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气机顺畅则无恙;而脾胃升降有赖肝气的疏泄条达,所以欲调升降,必先舒肝。正如叶天士所说“脾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尽管该病反复发作,病证复杂,但“木郁土虚”是其共同的病理变化,故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基本治则。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延迟痊愈和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消除HP感染已成为消化性溃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