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观察.docVIP

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观察

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颅骨钻孔后放置多侧孔引流管于血肿腔,术后经引流管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未液化的血凝块。结果:术后复查CT示3~7天血肿大部分吸收,中线结构移位消失,患者全部清醒,无肢体活动障碍,随访1~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安全性高、血肿清除理想。 【关键词】微创钻孔;尿激酶;治疗;硬膜外血肿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8-2711-01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我院近5年收治247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其中112例采用经CT定位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7~10天内血肿绝大部分吸收,病情明显好转。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2例中,男73例,女39例;年龄5~73岁,平均39.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4例,打击伤27例,坠落伤20例,原因不明的11例。无昏迷63例,原发昏迷半小时以内42例,1小时以内5例,迟发昏迷2例。来院时GCS评分:13~15分84例,9~12分26例,7~8分2例。神志清醒的65例、嗜睡32例、昏睡13例、浅昏迷2例。伴有一侧肢体障碍11例。 1.2 CT检查:血肿量15~30 ml的45例,30~60 ml的52例,>60 ml的15例(血肿量按多田公式计算)。中线结构无移位66例、移位<10 mm的83例,>10 mm的29例。 1.3 手术方法:经头颅CT扫描后,标记血肿体表投影,成年人使用局部麻醉,小儿使用基础麻醉+局部麻醉,以血肿边缘为钻孔点行直切口约3~4 cm,用乳突撑开器撑开切口,钻颅,根据需要可扩大骨孔直径至2.0 cm,放置多侧孔硅胶引流管一根,沿血肿的长轴置入血肿腔,置入长度短于血肿腔长轴0.5~1cm,于切口旁另开一小口引出引流管并固定,观察无新鲜出血后,明胶海绵堵塞骨孔,逐层严密缝合头皮。术后4小时后将尿激酶2~3万U溶于2~4 ml生理盐水中,经引流管缓缓注入血肿腔,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开放,每日1~2次,持续1~3天。保留引流管3~7天。 2 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效果理想,无再出血现象。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3~5天复查CT达到血肿大部分吸收的有93例,5~7天大部分吸收的19例。术后3~7天中线结构移位消失,患者全部清醒,无肢体活动障碍。术后住院时间7~10天。随访1~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适应证:(1)绝大部分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2)少量血肿但估计保守治疗需较长时间的患者;(3)急性发病,血肿量≤30 ml,患者有轻度意识或肢体功能障碍,无明显的进行性加重,可在药物治疗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前提下,待进入亚急性期再行手术;(4)年老体弱或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在伤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未见血肿增加。 手术禁忌证:(1)术前已发生脑疝的患者不宜采用[1];(2)急性期的硬膜外血肿;(3)亚急性或慢性期的患者突发病情加重者;(4)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期,凡怀疑有继续出血倾向的患者;(5)有凹陷性骨折者。 3.2 早期应用尿激酶:尿激酶是单肽链分子,抗原性低,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在pH值1~10范围内稳定,用于脑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治疗,亦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Doi等于1982年首先报道了应用尿激酶术后反复向血肿腔内注入,融化血凝块,促进血肿排空。尿激酶和血液中纤维蛋白溶酶原生成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溶解凝血块,在溶解凝血块时,纤维蛋白溶酶原及纤维蛋白变化少,故对凝血过程影响较少。 3.3 临床意义: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2]。对于幕上血肿小于30 ml,幕下血肿小于10 ml的亚急性和慢性硬膜外血肿多予以保守治疗,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血肿吸收慢。对于幕上大于30 ml或幕下大于10 ml的亚急性和慢性硬膜外血肿通常采用骨瓣开颅或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同时行硬脑膜悬吊以防止术后硬脑膜继续剥离出血,此种方法治疗效果可靠,但需在全麻下施行,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损伤大、恢复慢、费用高。而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可在局麻下施行,此方法简单、时间短,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机体的侵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安全性高、血肿清除理想、并可避免因骨窗开颅致颅骨缺损所需的2次修补手术,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及有心肺疾患不能耐受传统开颅手术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保守治疗[3]。而且此手术方法简单,不要求特殊设备,节约了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德川,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