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研究

急性主动脉夹层50例临床研究[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046-01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病的急重症,有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有资料表明约 1/4以上患者在发病24 h内死亡,1/2~1/3患者死于1周内,几乎90%患者于1年内死亡[1],故及时诊断与治疗是急诊临床的重点。现将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6年12月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39~81岁,平均5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9例(占78%),马凡综合征4例(占8%),余7例无特殊病史。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单纯胸痛的有6例(占12%),胸背痛的有20例(占40%),腰腹痛有4例(占8%),23例存在低血压(占46%),有9例(占18%)分别以头晕、头痛、发作性视物不清、肢体麻木、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表现就诊。 1.2 诊断情况 本组50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6例,可显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形成的内膜瓣将主动脉夹层分为真腔和假腔。螺旋CT检查14例,能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可清楚显示内膜撕裂的位置和剥离的内膜片或血栓。DeBakey分型,Ⅰ型者30例(占60%),Ⅱ型5例(占10%),Ⅲ型15例(占30%)。 2 结果 10例DeBakeyⅠ型患者和2例DeBakeyⅡ型患者在心外科予以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或主动脉瓣带人造血管植入术等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手术,有3例术后死亡。20例DeBakeyⅠ型患者、3例DeBakeyⅡ型患者及10例Ⅲ型患者,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静滴硝普钠或乌拉地尔,口服倍他乐克治疗,其中25例好转出院,8例因夹层破裂死亡。5例DeBakeyⅢ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采用美国生产Talent血管内带膜支架,直径22~42 mm,长度97~150 mm,经主动脉真腔封闭原发破口,术后患者发热2~20 d不等,平均6 d,经治疗体温均恢复正常。未出现瘫痪、肾功能衰竭、栓塞等并发症。住院期间共死亡11例,病死率22%。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比较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上起重要作用,有资料表明,80%的患者有高血压[2]。长期血压增高可引起中层缺血坏死,主动脉壁压力升高,可导致2/3的弹性纤维断裂和纤维化以及内膜破坏,在脉压的作用下可导致动脉夹层形成。本组50例患者中高血压占39例(78%),也提示高血压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病因。 主动脉夹层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缺血,伴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非特异性表现。X线胸片可见上纵隔影增宽,主动脉增宽延长,主动脉外形不规则,有局部隆起。彩色超声示主动脉内分离的内膜摆动征及主动脉夹层分离形成的主动脉真假双腔征。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心电图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方面无特异性改变,但有助于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不高,但可在床旁检查,对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大。CT可显示真、假腔情况及识别假腔内血栓。MRI能直接显示真、假腔,精确显示主动脉腔径,显示内膜撕裂的位置、范围,主动脉壁夹层与主要动脉分支的关系,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100%和97%。总之,超声、螺旋CT和MRI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各有优势,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各种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能性,必要时三种技术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2]。本组患者主要是依据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的。 主动脉夹层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后者主要包括经皮主动脉内膜开窗术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特别是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病程超过2周的慢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由于药物治疗并不能维持主动脉结构的稳定,夹层仍会继续扩大,存在破裂和严重脏器缺血的危险,这时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是一个更好的选择[3],覆膜支架能够有效覆盖主动脉内膜裂口,隔绝真假两腔交通,使闭塞的动脉夹层假腔血栓化,而主动脉真腔内血流量得到有效的恢复,重要脏器血供恢复,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高东升,董殿阶.临床心血管疾病[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3. [2]朱振辉,刘延玲.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与其他影像诊断的比较[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9):538-540. [3]景在平,冯翔.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