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9月校一诊(历的史审定)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级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11.9)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50分)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开始,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实行科举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D.设置中书门下机构
4.《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5.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6.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 C.中体西用 D.君主立宪
7.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③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8.“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9.“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 D.反清扶洋
10.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11.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12.“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A.太平天国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3.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国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此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签署
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