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鄂温克族军事教育初探.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鄂温克族军事教育初探

满族研究 2000 年 第 4 期 古代鄂温克族军事教育初探 那晓波 麻秀荣   古代鄂温克族的军事教育, 严格来说仍属于社会教育范畴, 实质上是社会教育的一种 延伸和扩展形式。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军事教育曾对鄂温克族社会发展产生过 极为深刻的历史影响, 它对强化鄂温克民族的凝聚力, 保持以渔猎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特 征、维系以骑射为特征的文化传统起过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本文拟从军事教育产生的历 史原因考察入手, 试就其主要教育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等主要问题, 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 在古代鄂温克族社会, 其军事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社会发 展的需要, 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军事教育是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实践中自然习得的。众所周知, 早在清初南迁编旗以 前, 鄂温克族长期居住生活的黑龙江上游以北广大地区, 为其从事渔猎生产活动提供了良 好的自然地理环境: 外兴安岭拱于北, 内兴安岭布于中, 松花江横于前, 黑龙江、额尔古纳 河分列左右, 居高临下, 天然形胜; 以黑龙江为主干, 曲折环绕, 支流纷出, 山岭绵延, 峰峦 林立, 沟谷纵横; 其间草木丰盛, 森林茂密, 野兽珍禽繁多。如此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便让鄂 ① 温克人“倚为苑囿”, 他们世代“采捕打牲为业”, 岁以“捕猎为生”, 终年游猎于山岭中, 驰 ② 骋追逐于密林间 。这种世代相沿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 培养和铸就了鄂温克人耐寒苦、 精骑射、善驰逐的技能与本领, 不仅箭法极精、箭无虚发, 而且骑术高超、无与伦比, 故以 ③ “豪于骑射”而“雄于诸部”。清初南迁编旗以后, 精于骑射的鄂温克八旗官兵“往往以勇 ④ 猛敢战, 取翠翎珊顶及巴图鲁名号如寄, 此海内所以称劲旅也。”诸如, 呼伦贝尔八旗的 ⑤ 沙晋“骁勇号无敌, 始为猎户, 善射, 有穿杨技”; 布特哈八旗的由屯“生有胆力, 善强弓大 ⑥ 箭”; 名将海兰察不但是海内著名的神箭手, 更是善于发挥鄂温克官兵骑射之长的一代 ( 名将; 布特哈八旗的伦布春孔武有力, 精于骑射, “土人识公者, 亦称骁勇, 类海公 海兰 ) ⑦ 察 , 而守正不阿过之。”在古代鄂温克族社会, 像海兰察、由屯、沙晋、伦布春这样精于骑 射、勇敢善战是每个男子必备的技能与本领。显然, 这是根植于渔猎文化基础之上的产物, 是在狩猎生产实践中的自然所得。诚如史论: “海兰察性强直, 而语言蕴藉多风致。其于兵 ⑧ 事, 盖不学而能也。忱弓卧地, 知敌强弱; 验马夭, 知敌远近。”“海兰察、多隆阿治兵, 智计 横出, 动与古合, 则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孙、吴、司马穰苴法也。俗尚勇武, 习战斗, 然禀 ⑨ 性聪颖, 不后于诸夏。”所谓“其于兵事, 盖不学而能也”, “智计横出, 动与古合”, 即是说 古代鄂温克人的军事教育蕴蓄于传统的渔猎文化之中的, 也就是孕育并产生于狩猎生产 — 90 — 实践, 乃是狩猎过程中的自然所得。 2. 军事教育是在反抗暴力掠夺和征服战争中自然形成的。清初南迁编旗之前, 鄂温克 族社会发展虽然较为后进, 但已经开始迈向文明社会, 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差别。当时, 鄂温克族社会已有了明显的财产私有现象, 个体家庭已经成为财产的占有单位, 并在此基 础上产生了作为家庭内部使用的奴隶, 从而形成了家长奴隶制形态 。显然, 这是社会分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