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2年苏州天气气候评价-相天网.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2年苏州天气气候评价-相天网

苏州年鉴(2003版) 气象部分 发稿单位: 苏州市气象局 审稿人: 闵锐 撰稿人: 黄冠乐 联系地址: 气象路108号 邮政编码: 215021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地址: hgl@ 发稿总字数: 3583 发稿日期: 二○○三年三月三十日 【气候概况】2002年苏州气候概况: 2002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是历史第二高值。仅7、8月偏低,其余10个月均偏高,无霜期比历年平均值长17天。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6%,雨量分布不均,2月和9月偏少,其余各月偏多,月雨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12月降水量比历年偏多195%, 9月降水量比历年偏少70%。与历年相比雨日偏多9天,暴雨偏多1天,大雨偏多5天。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9%。12月份无日照天数达18天,为全年最多月份。 【气候特点】 2002年气温持续偏高,多连阴雨天气,天气变化剧烈,异常天气增多,汛期雨量偏多,梅雨期降水集中。 1.暖冬少冰冻,日照近常年 冬季(2001年12月~2002年2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2.5℃,其中1、2月份创历史最高记录,1月出现的冰冻天数是历史上最少的年份,终冰冻出现日期是历史上最早的年份,终霜日比历年提早了28天,是典型的暖冬年。冬季降水量比历年偏多15%,但雨日近比历年偏少1天。冬季日照时数接近历史平均值。 2.春暖日照少,雨日创记录 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其中3月份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最高,稳定通过10℃初日比历年早25天。春季降水量比历年偏多55%,仅次于1967年,雨日偏多14天创历史记录。春季日照时数比历年偏少26%。 3.盛夏高温偏少,梅期迟入早出 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比历年略偏高,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比历年少4天。夏季降水量比历年偏多35%,雨日比历年多4天,梅期和梅雨量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入梅迟3天,出梅早3天,梅雨量接近历年平均值,但相对集中。先后受到“威尔逊”、“鹿莎”和“森拉克”三个台风外围影响。夏季日照时数比历年偏少17%。 4.入秋迟初霜早,降水少光照足 秋季(9月~11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1℃以上,稳定通过10℃终日比历年迟5天,初霜日比历年早12天。秋季雨量比历年偏少33%,雨日偏少7天,秋季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偏多11%,各月日照时数均比历年同期偏多,光照充足。 【气象灾害】2002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 1、6月20日太仓直塘、双凤、沙溪12小时降雨量均超过100毫米,沙溪地区受雷击7处,其中民房3处,供电系统3处,供水系统1处,镇区大面积受淹重灾区10处。 2、7月4~5日受5号“威马逊”台风影响,苏州全市先后出现7~9级东北—偏北大风并伴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有灾。 3、7月17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张家港和苏州市区出现了7~8级雷雨大风,此起彼伏的惊雷延续两个多小时。有灾。 4、8月24日傍晚受强雷暴袭击,全市平均降雨31.5毫米,其中市区雨量达到55.5毫米。瞬时最大风力达10~12级,短时降雨强度大,并伴有狂风和强雷击,致使全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苏州城区、吴中区、相城区和吴江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 5、8月26日16时28分吴江气象站测得风速18.1米/秒的西南大风。平望加油站屋顶吹掉,砸死2人;吴中区东山镇湖新村一渔民在太湖水域捕鱼,因大风翻船溺水死亡。(此次大风的成因不明,姑且记录在案) 【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小麦 由于2001年秋熟成熟期略迟,套播麦比常年迟3~4天播种,耕翻麦受10月下旬和11月初的降水影响播种推迟至11月上旬后期乃至中旬初。11月光照充足、气温偏高加上底墒足有利于出苗和幼苗的茁壮成长,12月上中旬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比常年偏多276%,土壤相对湿度处于饱和状态,低洼田块出现积水,作物根系生长受到影响。冬季气温偏高,小麦没有出现明显的停止生长期,2002年1~3月平均气温连续打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有利于冬长春发,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冻害,为足穗打下基础,并加速了作物生育进程。拔节至孕穗生育期比常年缩短10天不利于孕育大穗,但其间晴雨相间、光照充足有利于颖花分化。抽穗扬花期15℃以上暖雨日数7天,总体上有利于麦类赤霉病初侵染。灌浆结实期多雨少照,气温日较差随之缩小,不利于籽粒增重。另外长期连续阴雨使作物根系处于高湿状态下,特别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因根系生长不良引起早衰、枯熟造成减产。 2、水稻 育秧期以过程性降水为主,雨日偏少,日照偏多,有利于培育壮秧。移栽期处于梅雨时节,时阴时雨有利于秧苗返青活棵。出梅后多晴热天气有利于水稻分蘖为足穗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建立合理群体,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后期倒伏、早衰。幼穗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