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新石器时代刻纹白陶和八角星图看平原与山地文化的关系-东南文化
76 从新石器时代刻纹白陶和八角星图看平原与山地文化的关系
考古探索
从新石器时代刻纹白陶和八角星图
看平原与山地文化的关系
1、2 2
郭静云 郭立新
(1.中正大学历史系 2.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刻纹陶、八角星图以及白陶技术和礼器形状,皆源自澧阳平原皂市下层农耕文化中,
可是刻纹白陶由山地高庙文化吸收之后,成为南岭游猎族群两千年持续采用的礼器,并配合他们精
神文化的需求。山地人用白陶来表达自己的信仰,或创造山地与平原两种形象混合的构图。顺着山地
猎民的游动,使用刻纹白陶礼器的习俗涵盖整个岭北与岭南地区,并成为大文化体系的指标。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刻纹白陶 八角星图 平原与山地 皂市下层文化 高庙文化 汤家岗
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1.13 文献标识码:A H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江南各地出现刻纹白陶 刻纹的解读,我们或许可以观察到那个时代平原
礼器,其出现范围很广:西到湘西山麓,东到浙东 与山区文化互动与演进的过程。因此本文拟从文
钱塘江下游,北到长江,南到珠江三角洲,出土刻 化与时空背景谈起,思考刻纹白陶所隐现的历史。
W
纹白陶遗址的年代在距今7700 至5300 年间(未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南岭中心带”大文化
经过树轮校正的碳十四数据[1])。礼器上的刻纹包 体系的背景
含各种抽象的几何纹、鸟头、獠牙、山水纹以及八 郭伟民先生曾经提出,以南岭山脉为中轴的
角星图等刻印纹饰。其中八角星图出现在多个文 史前文化体系,其范围在“西与云贵高原相连,向
化中,并历经多个时代,直至青铜早期以及商周时 东延伸至闽浙……南岭即是长江水系众多河流
N
代,这一纹饰依然常见于中国多元文明的地图上。 的源头……向东逶迤至浙、闽、赣之间的武夷山
刻纹白陶和八角星图是学界很关注的两个 脉和仙霞山脉,则构成钱塘江、瓯江、闽江几大水
问题,且因为八角星图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 系诸多河流的源头,形成以南岭和武夷山脉相连
期的白陶上,学界经常将这两个问题合为一谈, 一体的南方山水环境……这种山水环境形成了
D
笔者也同意这两个问题存在关联性。可是白陶上 以南岭——武夷山为中轴,以河流为轮辐向两侧
另有其它刻纹,大部分学者把所有的白陶刻纹视 和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地理格局,并由这种地理
为分布于湖南山麓地区之高庙文化的创作[2 ]。但 格局而形成以南岭为中心的华南史前文化体系
以笔者浅见,这个问题还需要更深入地讨论。这些 ……有三大地理单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沿
陶器刻纹留下的蛛丝马迹,是农耕和游猎族群的 海三角洲与低山、在它们之间则是山间小盆地与
技术、观念、形象彼此交换与融合的遗痕。透过对 [3 ]。郭伟民先生所描述的空间概念,实际上
丘陵”
收稿日期 2013-12-06
郭静云(1965-),女,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广东中山大学珠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历史考古与文化。
郭立新(1968-),男,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华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中心副
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史前考古与考古人类学。
基金项目 本文研究得到“理论粤军·教育部在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资助项目”资助。
《东南文化》2014 年第4 期总第240 期 77
统性的演化。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长江中游两湖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