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穴贴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7例
耳穴贴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7例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7-0514-01
中图分类号:R 246.2 文献标志码:B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除眩晕、呕吐、耳鸣等颈椎病共有特征外,常出现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笔者自2004年10月―2005年5月采用耳穴贴压加体针治疗本病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3年1个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项后伸时颈部不适。X线检查:C2-C7均有不同程度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颈椎骨质增生。
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拟定,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治疗方法
2.1 耳穴贴压
(1)取穴:颈椎、神门、枕、肾。随症配穴:伴头痛或眩晕者,加缘中、心、肝;伴耳鸣、耳聋者,加耳中、内耳、内分泌;伴视物不清者,加额、眼或屏间前、屏间后;伴体位性猝倒、恶心、呕吐者,加胃、交感;伴有颈椎侧弯,项后伸颈部不适者,加肩、脾。均采用耳穴探测仪,以轻、慢、均匀的手法找出上述敏感点。
(2)耳压方法:碘伏常规消毒耳穴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方形胶布贴敷于耳穴上,以单手拇指间歇性按压王不留行籽,手法由轻到重,使耳郭产生酸胀、灼热感。嘱患者自行左右耳交替按压,每天不少于3~5次。
2.2 体针
(1)取穴:大杼、天柱、风池及病变局部2~3对夹脊穴;伴恶心、呕吐者加内关,伴视物不清者加攒竹,伴神经衰弱者加百会。
(2)操作方法:碘伏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用0.30mm×40mm毫针,进针深约25mm,使之得
气,患者有酸胀感以及枕、头顶处出现较强的针感传导;夹脊穴直刺,得气后留针30min。
耳穴贴压治疗每周2次,体针治疗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休息1周,再行第2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阴,恢复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体征减弱,基本能从事日常轻工作;无效: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效,阳性体征无变化,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日常生活受影响。
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半年后,37例中治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0%。
4 体会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既往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据报道[2]治疗本病尚无特效方法,针刺疗法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针刺疗法对于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而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差。因此,设计出耳穴贴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
耳穴贴压是指用压迫方法刺激耳穴,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通过37例观察,耳穴贴压加体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晕、头痛、耳鸣等主要症状,以及对血流量、血流速度等均有明显改善。笔者发现,耳穴贴压加体针可以调整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
在临床中为巩固疗效,还应教给患者自行按摩天柱、风池、悬钟等穴位,并嘱其不要伏案工作时间过长,同时加强颈部锻炼以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2] 江庆淇,张必萌,吴焕淦,等.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21(11):699-701.
(收稿日期:2008-03-04,齐淑兰发稿)
1
文档评论(0)